設有罩子的新型小便斗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設有罩子的新型小便斗,經(jīng)底部支撐架與墻連接,其頂部、背部、底部設頂盒、背盒、第一底盒;第一底盒與設在墻上的第二底盒之間設移動板,移動板上的齒條和滑桿分別與第二電機上的齒輪和滑管連接,第二電機、滑管與墻上的支架連接;移動板、齒條、滑桿、滑管后部伸入設在墻上的第二壁槽,設在該壁槽的兩個限位開關與齒條后端的觸片前后對應。墻上設帶滑道的第一壁槽,設在罩子兩個輪條上的小滑輪與滑道連接,設在滑道上的兩個限位開關與輪條上下對應。衛(wèi)生間吊頂上方的墻上的電機架上設配繞繩盤的第一電機,設在輪條上的鋼絲繩經(jīng)設在第一壁槽上的第一滑輪后與繞繩盤連接。設在頂盒上的配紅外線感應器的控制器經(jīng)導線與各開關、電機連接。
【專利說明】設有罩子的新型小便斗
[0001]【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是涉及一種小便斗,具體是涉及一種設有罩子的新型小便斗。
[0002]【背景技術】現(xiàn)在小便斗幾乎全是敞開式的,一些公共衛(wèi)生間同時安裝有多個敞開式的小便斗,遺留在小便斗內的尿液及污垢所產(chǎn)生的細菌等會傳染給人們;而小便斗內的異味很容易散發(fā)出來使人難聞。另外,始終敞開著的小便斗既不衛(wèi)生,也不雅觀,尤其是小便斗內有一些雜物、臟物時,看上去就更不舒服。
[0003]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設有罩子的新型小便斗。
[0004]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所述小便斗呈L狀,該小便斗的出水管伸入衛(wèi)生間的墻內并與墻內的落水管連接,該小便斗頂部設有圓孔,該圓孔與小便斗中的解尿池相通;其特征是:在小便斗頂部設有頂盒,在小便斗背部設有背盒,該背盒上部與所述頂盒連接并與頂盒相通,該背盒頂面與所述頂盒頂面齊平,該背盒與所述墻之間留有間距,該背盒的背部的上部設有通氣孔,該背盒底部與第一底盒連接并與第一底盒相通;所述第一底盒設置在小便斗底部,該第一底盒后部與所述墻連接,處在墻外側的所述小便斗出水管處于第一底盒的內腔;在小便斗底部設有支撐架,該支撐架處在所述第一底盒的內腔,該支撐架后部與所述墻連接;所述第一底盒的下方設有第二底盒,該第二底盒的后部與所述墻連接,所述第一底盒和第二底盒上下之間設有水平狀移動板,該移動板底面設有呈縱向的齒條,該齒條后端設有觸片,該齒條與齒輪連接,該齒輪與第二電機的軸連接,所述第二電機與支架連接,該支架處在第二底盒的內腔,該支架與所述墻及第二底盒連接;所述移動板底面兩側設有呈縱向的兩根滑桿,該兩根滑桿與兩根滑管連接,該滑管通過支撐桿與所述支架連接;所述墻上設有第二壁槽,所述移動板、齒條、滑桿、滑管的后部伸入所述第二壁槽,所述第二壁槽的后壁上設有第三限位開關,在靠近第二壁槽口部的該壁槽上設有第四限位開關,所述第三限位開關和第四限位開關分別與齒條后端上的所述觸片前后對應;
所述頂盒內設有臭氧發(fā)生器,該臭氧發(fā)生器配有送氣管,該送氣管與所述圓孔連接;所述頂盒內設有鼓風機,該鼓風機上的送風管經(jīng)過背盒、第一底盒后進入所述墻內并與墻內的落水管連接;所述頂盒內設有小便斗的電驅式自動沖水閥,該沖水閥與進水管連接,該進水管經(jīng)過背盒、第一底盒后進入所述墻內并與墻內的自來水管連接;所述頂盒設有控制器,該控制器通過導線與所述臭氧發(fā)生器、鼓風機和自動沖水閥連接,該控制器設有紅外線感應器和電源線,所述電源線經(jīng)過背盒、第一底盒后進入所述墻內并與墻內的總電源線連接;
在第一底盒上方的所述墻上設有呈豎向的第一壁槽,該第一壁槽的頂部處于衛(wèi)生間吊頂?shù)纳戏?,該第一壁槽設有蓋板,該蓋板與所述墻的墻面齊平,該蓋板設有一條豎向條口 ;所述第一壁槽內設有一根豎向滑道,該滑道背面與第一壁槽后壁之間留有間距,該滑道背部設有一條豎向縫口;
所述滑道上設有一個可上下移動的口部朝下的罩子,該罩子的背部的上部設有通氣孔,在罩子下移到位即關閉狀態(tài)下,該通氣孔與所述背盒上的通氣孔前后對應;所述罩子背部的下部開有缺口,該缺口與所述第一底盒的后部上下對應,該罩子底部設有軟護墊,該罩子正面上部設有透明片,在罩子關閉狀態(tài)下,所述透明片與控制器上的紅外線感應器前后對應;所述罩子背部的上部設有第一輪條,該罩子背部的下部設有第二輪條,所述輪條穿過所述條口后進入所述滑道,該輪條后頭穿出滑道背部的所述縫口,該輪條后頭與第一壁槽的后壁之間留有間隙,所述輪條兩側設有小滑輪,該小滑輪與所述滑道內壁接觸;所述滑道上部的背部設有第一限位開關,該第一限位開關與所述第一輪條頂部上下對應,所述滑道下部的背部設有第二限位開關,該第二限位開關與所述第二輪條底部上下對應;所述滑道頂部上方的第一壁槽上設有封閉式的第二滑輪,該第二滑輪上方的第一壁槽上設有封閉式的第一滑輪,所述第一滑輪、第二滑輪處在衛(wèi)生間吊頂?shù)纳戏?,所述第一滑輪、第二滑輪與滑道頂口即滑道頂部口子上下對應;所述吊頂上方的所述墻上設有電機架,該電機架上設有第一電機,該第一電機的軸上設有繞繩盤,該繞繩盤與所述第一滑輪前后對應;所述第一輪條上設有鋼絲繩,該鋼絲繩的另一頭向上穿過所述滑道頂口、第一滑輪后與所述繞繩盤連接;
所述吊頂上方設有縱向穿線管,該穿線管與所述吊頂?shù)闹Ъ苓B接,該穿線管的后端即靠近所述墻的一端與所述第二滑輪前后對應,該穿線管內腔設有螺旋彈簧,在該螺旋彈簧收縮狀態(tài)下,該螺旋彈簧短于穿線管,所述穿線管的前端與螺旋彈簧的前端連接;所述罩子底部設有紅外線傳感器,該傳感器的導線先后經(jīng)過所述罩子、第一輪條、第二滑輪、穿線管、螺旋彈簧、吊頂、墻體、第一底盒和背盒后與頂盒中的所述控制器連接,該導線經(jīng)過第一輪條時與該輪條相固定,該導線經(jīng)過螺旋彈簧后端時與該螺旋彈簧的后端相固定,該導線經(jīng)過螺旋彈簧內腔時,處在螺旋彈簧內腔的這一段導線呈螺旋彈簧狀;
所述第一電機、第一限位開關、第二限位開關、第三限位開關、第四限位開關的導線經(jīng)過所述衛(wèi)生間的墻體、第一底盒、背盒后與頂盒中的所述控制器連接;所述第二電機的導線經(jīng)過所述第二底盒、衛(wèi)生間的墻體、第一底盒、背盒后與頂盒中的所述控制器連接。
[0005]所述頂盒、背盒、第一底盒的兩側外壁與小便斗兩側外壁齊平;所述第一底盒、第二底盒的前端縮進小便斗下部的前端,所述移動板兩側凸出第一底盒的兩側,該移動板在前移到位狀態(tài)下,其前端凸出小便斗下部的前端,所述移動板在后移到位狀態(tài)下,其前端與所述第一底盒、第二底盒的前端齊平。
[0006]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本發(fā)明在罩子關閉后,能達到較好的封閉性,使小便斗中的尿液異味不易散發(fā)出來,使進入衛(wèi)生間的人們不會有難聞之感;小便斗被封閉后,如果小便斗中有一些雜物、臟物時也看不到,使封閉后的小便斗及衛(wèi)生間更加整潔雅觀。臭氧發(fā)生器產(chǎn)生的臭氧能對遺留在小便斗中的尿液或污垢等進行消毒殺菌,使遺留在小便斗及小便斗出水管內的尿液及污垢不易產(chǎn)生細菌等,使小便斗更加衛(wèi)生。同時,因本發(fā)明有較好的封閉性,加上臭氧被鼓風機產(chǎn)生的風緩緩吸入出水管后進入落水管,臭氧也不會散發(fā)到衛(wèi)生間其它地方,使臭氧不會對人們造成傷害。當罩子下移過程中,萬一人的頭部或手進入罩子下方時,在罩子底部上的傳感器等作用下,罩子會立即停止下移,從而保證人們的安全。本發(fā)明使用方便、安全可靠,造型富有特色。當然,對一些空間不大、高度不夠高的衛(wèi)生間等則不太適用本發(fā)明;而一些賓館酒店、寫字樓比較高檔的場所,其公用衛(wèi)生間相對較大、高度足夠,同時該衛(wèi)生間對衛(wèi)生要求又比較高的則比較適用本發(fā)明。另外,一些別墅等也比較適用本發(fā)明。
[0007]【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側面示意圖。[0008]圖2為本發(fā)明正面示意圖。
[0009]圖3為本發(fā)明罩子關閉狀態(tài)下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現(xiàn)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作進一步敘述。
如圖1至圖3所示,圖中1.第一電機、2.繞繩盤、3.第一壁槽、4.第一滑輪、5.鋼絲繩、6.第二滑輪、7.第一限位開關、8.第一輪條、9.第二輪條、10.滑道、11.導線、12.彈簧、13.吊頂、14.罩子、15.傳感器、16.蓋板、17.頂盒、18.控制器、19.小便斗、20.背盒、21.第二限位開關、22.第二壁槽、23.第三限位開關、24.第四限位開關、25.第二底盒、26.第二電機、27.齒輪、28.齒條、29.滑管、30.滑桿、31.移動板、32.第一底盒、33.透明片。
[0010]所述小便斗19呈L狀,該小便斗19的出水管伸入衛(wèi)生間的墻內并與墻內的落水管連接,該小便斗19頂部設有圓孔,該圓孔與小便斗19中的解尿池相通;其特征是:在小便斗19頂部設有頂盒17,在小便斗19背部設有背盒20,該背盒20上部與所述頂盒17連接并與頂盒17相通,該背盒20頂面與所述頂盒17頂面齊平,該背盒20與所述墻之間留有間距,該背盒20的背部的上部設有通氣孔,該背盒20底部與第一底盒32連接并與第一底盒32相通;所述第一底盒32設置在小便斗19底部,該第一底盒32后部與所述墻連接,處在墻外側的所述小便斗19出水管處于第一底盒32的內腔;在小便斗19底部設有支撐架,該支撐架處在所述第一底盒32的內腔,該支撐架后部與所述墻連接;所述第一底盒32的下方設有第二底盒25,該第二底盒25的后部與所述墻連接,所述第一底盒32和第二底盒25上下之間設有水平狀移動板31,該移動板31底面設有呈縱向的齒條28,該齒條28后端設有觸片,該齒條28與齒輪27連接,該齒輪27與第二電機26的軸連接,所述第二電機26與支架連接,該支架處在第二底盒25的內腔,該支架與所述墻及第二底盒25連接;所述移動板31底面兩側設有呈縱向的兩根滑桿30,該兩根滑桿30與兩根滑管29連接,該滑管29通過支撐桿與所述支架連接;所述墻上設有第二壁槽22,所述移動板31、齒條28、滑桿30、滑管29的后部伸入所述第二壁槽22,所述第二壁槽22的后壁上設有第三限位開關23,在靠近第二壁槽22 口部的該壁槽上設有第四限位開關24,所述第三限位開關23和第四限位開關24分別與齒條28后端上的所述觸片如后對應;
所述頂盒17內設有臭氧發(fā)生器,該臭氧發(fā)生器配有送氣管,該送氣管與所述圓孔連接;所述頂盒17內設有鼓風機,該鼓風機上的送風管經(jīng)過背盒20、第一底盒32后進入所述墻內并與墻內的落水管連接;所述頂盒17內設有小便斗19的電驅式自動沖水閥,該沖水閥與進水管連接,該進水管經(jīng)過背盒20、第一底盒32后進入所述墻內并與墻內的自來水管連接;所述頂盒17設有控制器18,該控制器18通過導線與所述臭氧發(fā)生器、鼓風機和自動沖水閥連接,該控制器18設有紅外線感應器和電源線,所述電源線經(jīng)過背盒20、第一底盒32后進入所述墻內并與墻內的總電源線連接;
在第一底盒32上方的所述墻上設有呈豎向的第一壁槽3,該第一壁槽3的頂部處于衛(wèi)生間吊頂13的上方,該第一壁槽3設有蓋板16,該蓋板16與所述墻的墻面齊平,該蓋板16設有一條豎向條口 ;所述第一壁槽3內設有一根豎向滑道10,該滑道10背面與第一壁槽3后壁之間留有間距,該滑道10背部設有一條豎向縫口 ;
所述滑道10上設有一個可上下移動的口部朝下的罩子14,該罩子14的背部的上部設有通氣孔,在罩子14下移到位即關閉狀態(tài)下,該通氣孔與所述背盒20上的通氣孔前后對應;所述罩子14背部的下部開有缺口,該缺口與所述第一底盒32的后部上下對應,該罩子14底部設有軟護墊,該罩子14正面上部設有透明片33,在罩子14關閉狀態(tài)下,所述透明片33與控制器18上的紅外線感應器前后對應;所述罩子14背部的上部設有第一輪條8,該罩子14背部的下部設有第二輪條9,所述輪條穿過所述條口后進入所述滑道10,該輪條后頭穿出滑道10背部的所述縫口,該輪條后頭與第一壁槽3的后壁之間留有間隙,所述輪條兩側設有小滑輪,該小滑輪與所述滑道10內壁接觸;所述滑道10上部的背部設有第一限位開關7,該第一限位開關7與所述第一輪條8頂部上下對應,所述滑道10下部的背部設有第二限位開關21,該第二限位開關21與所述第二輪條9底部上下對應;所述滑道10頂部上方的第一壁槽3上設有封閉式的第二滑輪6,該第二滑輪6上方的第一壁槽3上設有封閉式的第一滑輪4,所述第一滑輪4、第二滑輪6處在衛(wèi)生間吊頂13的上方,所述第一滑輪4、第二滑輪6與滑道10頂口即滑道10頂部口子上下對應;所述吊頂13上方的所述墻上設有電機架,該電機架上設有第一電機1,該第一電機I的軸上設有繞繩盤2,該繞繩盤2與所述第一滑輪4前后對應;所述第一輪條8上設有鋼絲繩5,該鋼絲繩5的另一頭向上穿過所述滑道10頂口、第一滑輪4后與所述繞繩盤2連接;
所述吊頂13上方設有縱向穿線管,該穿線管與所述吊頂13的支架連接,該穿線管的后端即靠近所述墻的一端與所述第二滑輪6前后對應,該穿線管內腔設有螺旋彈簧12,在該螺旋彈簧12收縮狀態(tài)下,該螺旋彈簧12短于穿線管,所述穿線管的前端與螺旋彈簧12的前端連接;所述罩子14底部設有紅外線傳感器15,該傳感器15的導線11先后經(jīng)過所述罩子14、第一輪條8、第二滑輪6、穿線管、螺旋彈簧12、吊頂13、墻體、第一底盒32和背盒20后與頂盒17中的所述控制器18連接,該導線11經(jīng)過第一輪條8時與該輪條相固定,該導線11經(jīng)過螺旋彈簧12后端時與該螺旋彈簧12的后端相固定,該導線11經(jīng)過螺旋彈簧12內腔時,處在螺旋彈簧12內腔的這一段導線11呈螺旋彈簧狀;
所述第一電機1、第一限位開關7、第二限位開關21、第三限位開關23、第四限位開關24的導線經(jīng)過所述衛(wèi)生間的墻體、第一底盒32、背盒20后與頂盒17中的所述控制器18連接;所述第二電機26的導線經(jīng)過所述第二底盒25、衛(wèi)生間的墻體、第一底盒32、背盒20后與頂盒17中的所述控制器18連接。
[0011]所述頂盒17、背盒20、第一底盒32的兩側外壁與小便斗19兩側外壁齊平;所述第一底盒32、第二底盒25的前端縮進小便斗19下部的前端,所述移動板31兩側凸出第一底盒32的兩側,該移動板31在前移到位狀態(tài)下,其前端凸出小便斗19下部的前端,所述移動板31在后移到位狀態(tài)下,其前端與所述第一底盒32、第二底盒25的前端齊平。
[0012]本發(fā)明小便斗19的高度可設置得小一些,頂盒17、第一底盒32的高度也設置得小一些,這樣使罩子14的總高度能小一些,當罩子14上移到位(罩子14頂面一般已接近衛(wèi)生間吊頂13)后,絕大多數(shù)小便者的頭部與罩子14底部之間留有一定間距,使小便者能正常使用小便斗19。
[0013]平時,罩子14是關閉的,當小便者走近本發(fā)明小便斗19時,控制器18上的紅外線感應器將采集到的信號傳輸給控制器18(因罩子14正面上的透明片33與控制器18上的紅外線感應器前后對應,同時透明片33很大,所以不影響紅外線感應器采集信號),控制器18同時對第一電機1、第二電機26下達指令,第一電機1、第二電機26即同時開始運轉。第一電機I開始運轉并帶動繞繩盤2 —起進行“倒轉(或順轉)”時,繞繩盤2將鋼絲繩5較快均勻地卷入其盤中,從而將第一輪條8及罩子14吊起,當罩子14上移到位即完全打開時,第一輪條8也正好觸到第一限位開關7,該限位開關即關閉,使第一電機I斷電停止“倒轉(或順轉)”,同時,控制器18也切斷第一限位開關7的電源,從而徹底切斷第一電機I繼續(xù)“倒轉(或順轉)”的電源。在第一輪條8及罩子14上移過程中,與第一輪條8相固定的紅外線傳感器15的導線11也一起上移,因所述導線11的上移,穿線管內的彈簧12也同步收縮,處在彈簧12內的一段導線11也同時收縮成螺旋彈簧狀;因彈簧12后端與導線11相固定,所以彈簧12能始終將第一輪條8與彈簧12后端之間的一段導線11拉得比較緊,該段導線11在移動時就不會纏繞,因該段導線11與第二滑輪6活動連接,該段導線11在移動時不易受損,從而保證該段導線11的安全。
[0014]第二電機26開始運轉并帶動齒輪27 —起進行“倒轉(或順轉)”時,齒輪27帶動齒條28及移動板31較快均勻地向后移動,當移動板31后移到位時,齒條28后端上的觸片也正好觸到第三限位開關23,該限位開關即關閉,使第二電機26斷電停止“倒轉(或順轉)”,同時,控制器18也切斷第三限位開關23的電源,從而徹底切斷第二電機26繼續(xù)“倒轉(或順轉)”的電源。移動板31后移到位后其前端與第一底盒32、第二底盒25的前端齊平并縮進小便斗19下部的前端,這樣就不會影響人們正常使用小便斗19,小便者如有尿液濺出小便斗19,也不易弄臟移動板31及第一底盒32、第二底盒25。
[0015]因移動板31的行程比罩子14的行程要小一些,所以移動板31會早一些后移到位,罩子14則稍后打開,在罩子14打開后人們即可使用小便斗19。
人們完成小便離開后,紅外線感應器再次將采集到的信號傳輸給控制器18,控制器18又同時對第一電機1、第二電機26下達指令,第一電機1、第二電機26又同時開始運轉。第二電機26開始運轉并帶動齒輪27 —起進行“順轉(或倒轉)”時,齒輪27帶動齒條28及移動板31較快均勻地向前移動,當移動板31前移到位時,齒條28后端上的觸片也正好觸到第四限位開關24,該限位開關即關閉,使第二電機26斷電停止“順轉(或倒轉)”,同時,控制器18也切斷第四限位開關24的電源,從而徹底切斷第二電機26繼續(xù)“順轉(或倒轉)”的電源。移動板31前移到位后其前端凸出小便斗19下部的前端。
[0016]第一電機I開始運轉并帶動繞繩盤2 —起進行“順轉(或倒轉)”時,繞繩盤2將鋼絲繩5較快均勻地卷出其盤中,在重力作用下,罩子14及第一輪條8自動下移,當罩子14下移到位即罩子14關閉時,第二輪條9也正好觸到第二限位開關21,該限位開關即關閉,使第一電機I斷電停止“順轉(或倒轉)”,同時,控制器18也切斷第二限位開關21的電源,從而徹底切斷第一電機I繼續(xù)“順轉(或倒轉)”的電源。在第一輪條8及罩子14下移過程中,與第一輪條8相固定的紅外線傳感器15的導線11也一起下移;因彈簧12后端與該導線11相固定,所以,該導線11下移時會將彈簧12拉伸延長,處在彈簧12內的一段螺旋彈簧狀導線11也同時拉伸延長,使第一輪條8與彈簧12后端之間的一段導線11能順暢跟隨第一輪條8和罩子14 一起下移,同時,在彈簧12的作用下,第一輪條8與彈簧12后端之間的一段導線11又能保持一定的繃緊度,既不會斷裂,又不會纏繞,從而保證該段導線11的安全。當罩子14下移到位關閉時,罩子14背部的缺口正好卡套在第一底盒32的后部外側,罩子14底部的軟護墊則與移動板31接觸,使小便斗19能達到較好的封閉。罩子14關閉后,頂盒17、背盒20、小便斗19等處在罩子14的內腔,第一底盒32的絕大部分處在罩子14的內腔,第一底盒32后部的很少一部分處在罩子14的外面。
[0017]因罩子14底部設有紅外線傳感器15,在罩子14下移過程中,萬一人的頭部或手進入罩子14下方時,該傳感器15會將米集到的信號傳輸給控制器18,控制器18即對第一電機I下達指令,第一電機I即停止轉動,罩子14即停止下移,從而保證人們的安全。當人的頭部或手移出罩子14下方時,傳感器15又會將米集到的信號傳輸給控制器18,控制器18又對第一電機I下達指令,第一電機I重新轉動,罩子14即恢復下移過程。罩子14底部設置的軟護墊,不但能增加密封性、減少罩子14與移動板31接觸時的聲音,當萬一人的頭部或手進入罩子14下方碰到罩子14底部時(這種概率應很少),軟護墊也能起到緩沖作用,可減少對人們造成的損傷。罩子14可由塑料等制作,重量較輕,碰到人的頭、手等時,也不易產(chǎn)生損傷等。另外,在罩子14上下移動和移動板31前后移動過程中,當人們靠近小便斗19時,控制器18上的紅外線感應器不會發(fā)生作用,只有在罩子14關閉或打開和移動板31前后移動到位狀態(tài)下,控制器18上的紅外線感應器才會發(fā)生作用。
[0018]在罩子14關閉后,控制器18即對自動沖水閥下達指令,沖水閥即對小便斗19中的解尿池進行自動沖水。然后,控制器18對臭氧發(fā)生器和鼓風機同時下達指令,臭氧發(fā)生器和鼓風機同時運轉;臭氧發(fā)生器產(chǎn)生的臭氧通過送氣管進入小便斗19中的解尿池并對解尿池及遺留在解尿池中的尿液或污垢進行消毒殺菌;同時,鼓風機產(chǎn)生的風通過送風管吹向并進入落水管(因背盒20和罩子14的背部設有通氣孔,所以不影響鼓風機產(chǎn)生風力,而臭氧及小便斗19解尿池中的一些異味則不易從背盒20和罩子14背部的通氣孔中泄出。鼓風機產(chǎn)生的風不會逆向進入小便斗19的出水管并從小便斗19的解尿池中吹出來)后能產(chǎn)生一定的吸力,從而能將解尿池中的臭氧緩緩吸入小便斗19的出水管并進入落水管,因此,臭氧對出水管和落水管中的污垢等也能起到消毒殺菌作用(而出水管和落水管因不易清洗更容易產(chǎn)生污垢或滋生細菌等)。在沖水閥完成沖水后,出水管、落水管內腔在大部分時間里是沒有水的,所以鼓風機產(chǎn)生的風及臭氧能比較順暢的進入出水管和落水管并最終進入下水道管網(wǎng),同時,進入出水管和落水管的臭氧也會逐漸還原成氧氣(其實,當出水管和落水管中有流水時,鼓風機產(chǎn)生的風及臭氧也能或多或少地逐漸進入出水管和落水管并最終進入下水道管網(wǎng))。
[0019]因本發(fā)明整體封閉性較好,所以臭氧對小便斗19等的消毒殺菌能起到較好的作用,同時臭氧也不易散發(fā)到衛(wèi)生間其它地方,加上臭氧被鼓風機產(chǎn)生的風緩緩吸入落水管,臭氧更加不會散發(fā)出來,從而可避免臭氧對人們造成傷害。臭氧發(fā)生器工作3-4分鐘后會自動停止,鼓風機在臭氧發(fā)生器停止后仍會工作2-3分鐘再自動停止,使留在小便斗19解尿池等處的殘留臭氧都被吸入落水管;當罩子14再次打開,人們重新使用小便斗19時,臭氧已不存在,也沒有或很少有臭氧異味,從而不會影響人們正常使用小便斗19,也不會對人們帶來危害。在臭氧發(fā)生器工作時,罩子14及移動板31是打不開的,因臭氧發(fā)生器工作時間較短,3-4分鐘停止工作后小便斗19又可使用,加上同一個衛(wèi)生間設有幾個本發(fā)明的小便斗19,所以基本上不會影響人們使用小便斗19。盡管臭氧發(fā)生器開展消毒殺菌的時間較短,但每一次使用小便斗19后,臭氧發(fā)生器都會自動進行消毒殺菌,消毒殺菌的頻率較高,所以消毒殺菌的效果能得到保證,另外臭氧的濃度適當可設置得高一些,使消毒殺菌更有效。罩子14關閉后,因罩子14與小便斗19之間留有間隙,所以罩子14不易弄臟。
[0020]本發(fā)明也可用于手動沖水閥的小便斗和免沖水的小便斗,用于手動沖水閥的小便斗19時,只要將手動沖水閥的按鈕露出頂盒17的頂面即可,人們完成小便后,順便按一下手動沖水閥的按鈕即可,小便者離開后,紅外線感應器、控制器18、電機、罩子14、移動板31等設備部件的運行仍與上述一樣。如用于免沖水的小便19,則可省略小便斗19的供水系統(tǒng),也可視情不設置臭氧發(fā)生器和鼓風機等,而紅外線感應器、紅外線傳感器15、控制器18、電機、罩子14、移動板31等設備部件的運行照常。
[0021]由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做出的各種簡單變化、改型都應不會脫離本發(fā)明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設有罩子的新型小便斗,其外形呈L狀,該小便斗的出水管伸入衛(wèi)生間的墻內并與墻內的落水管連接,該小便斗頂部設有圓孔,該圓孔與小便斗中的解尿池相通;其特征是:在小便斗頂部設有頂盒,在小便斗背部設有背盒,該背盒上部與所述頂盒連接并與頂盒相通,該背盒頂面與所述頂盒頂面齊平,該背盒與所述墻之間留有間距,該背盒的背部的上部設有通氣孔,該背盒底部與第一底盒連接并與第一底盒相通;所述第一底盒設置在小便斗底部,該第一底盒后部與所述墻連接,處在墻外側的所述小便斗出水管處于第一底盒的內腔;在小便斗底部設有支撐架,該支撐架處在所述第一底盒的內腔,該支撐架后部與所述墻連接;所述第一底盒的下方設有第二底盒,該第二底盒的后部與所述墻連接,所述第一底盒和第二底盒上下之間設有水平狀移動板,該移動板底面設有呈縱向的齒條,該齒條后端設有觸片,該齒條與齒輪連接,該齒輪與第二電機的軸連接,所述第二電機與支架連接,該支架處在第二底盒的內腔,該支架與所述墻及第二底盒連接;所述移動板底面兩側設有呈縱向的兩根滑桿,該兩根滑桿與兩根滑管連接,該滑管通過支撐桿與所述支架連接;所述墻上設有第二壁槽,所述移動板、齒條、滑桿、滑管的后部伸入所述第二壁槽,所述第二壁槽的后壁上設有第三限位開關,在靠近第二壁槽口部的該壁槽上設有第四限位開關,所述第三限位開關和第四限位開關分別與齒條后端上的所述觸片前后對應; 所述頂盒內設有臭氧發(fā)生器,該臭氧發(fā)生器配有送氣管,該送氣管與所述圓孔連接;所述頂盒內設有鼓風機,該鼓風機上的送風管經(jīng)過背盒、第一底盒后進入所述墻內并與墻內的落水管連接;所述頂盒內設有小便斗的電驅式自動沖水閥,該沖水閥與進水管連接,該進水管經(jīng)過背盒、第一底盒后進入所述墻內并與墻內的自來水管連接;所述頂盒設有控制器,該控制器通過導線與所述臭氧發(fā)生器、鼓風機和自動沖水閥連接,該控制器設有紅外線感應器和電源線,所述電源線經(jīng)過背盒、第一底盒后進入所述墻內并與墻內的總電源線連接; 在第一底盒上方的所述墻上設有呈豎向的第一壁槽,該第一壁槽的頂部處于衛(wèi)生間吊頂?shù)纳戏剑摰谝槐诓墼O有蓋板,該蓋板與所述墻的墻面齊平,該蓋板設有一條豎向條口 ;所述第一壁槽內設有一根豎向滑道,該滑道背面與第一壁槽后壁之間留有間距,該滑道背部設有一條豎向縫口; 所述滑道上設有一個可上下 移動的口部朝下的罩子,該罩子的背部的上部設有通氣孔,在罩子下移到位即關閉狀態(tài)下,該通氣孔與所述背盒上的通氣孔前后對應;所述罩子背部的下部開有缺口,該缺口與所述第一底盒的后部上下對應,該罩子底部設有軟護墊,該罩子正面上部設有透明片,在罩子關閉狀態(tài)下,所述透明片與控制器上的紅外線感應器前后對應;所述罩子背部的上部設有第一輪條,該罩子背部的下部設有第二輪條,所述輪條穿過所述條口后進入所述滑道,該輪條后頭穿出滑道背部的所述縫口,該輪條后頭與第一壁槽的后壁之間留有間隙,所述輪條兩側設有小滑輪,該小滑輪與所述滑道內壁接觸;所述滑道上部的背部設有第一限位開關,該第一限位開關與所述第一輪條頂部上下對應,所述滑道下部的背部設有第二限位開關,該第二限位開關與所述第二輪條底部上下對應;所述滑道頂部上方的第一壁槽上設有封閉式的第二滑輪,該第二滑輪上方的第一壁槽上設有封閉式的第一滑輪,所述第一滑輪、第二滑輪處在衛(wèi)生間吊頂?shù)纳戏?,所述第一滑輪、第二滑輪與滑道頂口即滑道頂部口子上下對應;所述吊頂上方的所述墻上設有電機架,該電機架上設有第一電機,該第一電機的軸上設有 繞繩盤,該繞繩盤與所述第一滑輪前后對應;所述第一輪條上設有鋼絲繩,該鋼絲繩的另一頭向上穿過所述滑道頂口、第一滑輪后與所述繞繩盤連接; 所述吊頂上方設有縱向穿線管,該穿線管與所述吊頂?shù)闹Ъ苓B接,該穿線管的后端即靠近所述墻的一端與所述第二滑輪前后對應,該穿線管內腔設有螺旋彈簧,在該螺旋彈簧收縮狀態(tài)下,該螺旋彈簧短于穿線管,所述穿線管的前端與螺旋彈簧的前端連接;所述罩子底部設有紅外線傳感器,該傳感器的導線先后經(jīng)過所述罩子、第一輪條、第二滑輪、穿線管、螺旋彈簧、吊頂、墻體、第一底盒和背盒后與頂盒中的所述控制器連接,該導線經(jīng)過第一輪條時與該輪條相固定,該導線經(jīng)過螺旋彈簧后端時與該螺旋彈簧的后端相固定,該導線經(jīng)過螺旋彈簧內腔時,處在螺旋彈簧內腔的這一段導線呈螺旋彈簧狀; 所述第一電機、第一限位開關、第二限位開關、第三限位開關、第四限位開關的導線經(jīng)過所述衛(wèi)生間的墻體、第一底盒、背盒后與頂盒中的所述控制器連接;所述第二電機的導線經(jīng)過所述第二底盒、衛(wèi)生間的墻體、第一底盒、背盒后與頂盒中的所述控制器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設有罩子的新型小便斗,其特征是:所述頂盒、背盒、第一底盒的兩側外壁與小便斗兩側外壁齊平;所述第一底盒、第二底盒的前端縮進小便斗下部的前端,所述移動板兩側凸出第一底盒的兩側,該移動板在前移到位狀態(tài)下,其前端凸出小便斗下部的前端,所述移動板在后移到位狀態(tài)下,其前端與所述第一底盒、第二底盒的前端齊平。
【文檔編號】E03D13/00GK103882932SQ201410153488
【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4月17日
【發(fā)明者】陳科 申請人:陳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