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緊湊型燈管單元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燈管單元,尤其是涉及一種光效高且節(jié)省成本的緊湊型燈管 單元。
背景技術(shù):
人們?yōu)榭s短緊湊型燈管單元中的管體的長度,以及使用和安裝方便,采用彎曲的 多管組合緊湊型管體結(jié)構(gòu),使管體的帶狀發(fā)光變成局部集中發(fā)光。通常的緊湊型燈管單元 的管體在生產(chǎn)過程中,為了將多根彎曲片管連通形成放電通道,幾乎全部采取火焰熔接,俗 稱“橋接”。橋接工藝是冷爆最嚴(yán)重的工序,接橋熔燒會造成已封口管體炸裂,造成合格率下 降,增加生產(chǎn)成本。因此上述接橋緊湊型燈管單元不僅光效低,而且成品率較低以致成本的 增加。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是針對上述背景技術(shù)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光效高且節(jié)省成本的緊湊 型燈管單元。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緊湊型燈管單元,其包括一管體及兩燈 絲,所述管體由單根管構(gòu)成,所述兩燈絲分別設(shè)于所述管體的兩自由端上,所述管體具有一 呈U形的第一基體,所述第一基體的兩自由端上分別設(shè)有一彎曲的第二基體及一彎曲的第
三基體。進(jìn)一步地,所述第二基體及第三基體都呈U形。進(jìn)一步地,所述第二基體與第三基體相互平行且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基體 及所述第三基體所在的平面與所述第一基體所在的平面平行。進(jìn)一步地,所述第一基體及所述第二基體的內(nèi)側(cè)自由端分別連接于所述第一基體 的兩自由端上,所述第二基體的外側(cè)自由端連接有一由所述第一基體的開口端向所述第一 基體的閉合端延伸的第一延伸臂,所述第三基體的外側(cè)自由端連接有一由所述第一基體的 開口端向所述第一基體的閉合端延伸的第二延伸臂,所述第一延伸臂的末端形成有一第一 連接端,所述第二延伸臂的末端形成有一第二連接端,所述兩燈絲分別連接所述第一連接 端及所述第二連接端。進(jìn)一步地,所述第一延伸臂及所述第二延伸臂與所述第一基體在同一平面上。進(jìn)一步地,所述第二基體與所述第三基體平行,所述第二基體及所述第三基體分 別位于所述第一基體的兩側(cè)且與所述第一基體垂直。進(jìn)一步地,所述第一基體的兩自由端分別連接所述第二基體的一自由端及所述第 三基體的一自由端,所述第二基體的另一自由端連接有一從所述第一基體的開口端向所述 第一基體的閉合端延伸的第三延伸臂,所述第三基體的另一自由端連接有一從所述第一基 體的開口端向所述第一基體的閉合端延伸的第四延伸臂,所述第三延伸臂的末端上形成有 一第三連接端,所述第四延伸臂的末端上形成有一第四連接端,所述兩燈絲分別連接所述
3第三連接端及第四連接端。進(jìn)一步地,所述第三延伸臂及所述第四延伸臂位于所述第二基體及所述第三基體 之間,所述第三延伸臂與所述第四延伸臂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三延伸臂及所述第四延伸 臂所在的平面與所述第一基體所在的平面平行。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緊湊型燈管單元通過將單根管構(gòu)成所述管體且將所述燈絲 設(shè)于所述管體的兩自由端上,所述緊湊型燈管單元的管體無接橋,從而使得所述緊湊型燈 管單元不僅光效高而且節(jié)省成本。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管體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3為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管體制造階段的示意圖,其中(1)、(2)、(3)及(4) 依次顯示了所述管體的各制造階段;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實施例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5為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6為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管體制造階段的示意圖,其中(1)、(2)、(3)及(4) 依次顯示了所述管體的各制造階段。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jìn)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征、技術(shù)手段以及所達(dá)到的具體目的、功能,下面 結(jié)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jìn)一步詳細(xì)描述。請參閱圖1及圖2,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實施例緊湊型燈管單元1包括一管體11及 兩分別設(shè)于所述管體11兩自由端上的燈絲12。所述管體11是由單根管彎成的,因此,所述 管體11是相互連通的。請繼續(xù)參閱圖1及圖2,所述管體11具有一呈U形的第一基體111。所述第一基 體111的兩自由端上分別設(shè)有一彎曲且呈U形的第二基體112及一彎曲且呈U形的第三基 體113。在本實施例中,定義所述第一基體111開口的端為開口端,定義所述第一基體111 與所述開口端相對且閉合的端為閉合端。所述第二基體112及第三基體113位于所述第一 基體111的同一側(cè)。所述第二基體112及第三基體113平行且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 基體112與所述第三基體113所在的平面與所述第一基體111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所述 第一基體111及所述第二基體112的內(nèi)側(cè)自由端分別連接于所述第一基體111的兩自由端 上。所述第二基體112的外側(cè)自由端連接有一由所述第一基體111的開口端向所述第一基 體111的閉合端延伸的第一延伸臂114,所述第三基體113的外側(cè)自由端連接有一由所述第 一基體111的開口端向所述第一基體111的閉合端延伸的第二延伸臂115。所述第一延伸 臂114及所述第二延伸臂115與所述第一基體111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基體111位于 所述第一延伸臂114及所述第二延伸臂115之間。所述第一延伸臂114的末端形成有一第 一連接端116,所述第二延伸臂115的末端形成有一第二連接端117。請參閱圖1至圖3,所述管體11是由如圖3中⑴所示的一根管彎成的,因此,所 述管體11是相互連通的。以下參考圖3來描述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第一個實施例的管體11的
4各制造階段,以進(jìn)一步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所要求保護(hù)的產(chǎn)品。首先,將如圖3中⑴所示的一根管依著彎折線A1、A2作彎折,形成如圖3中⑵ 所示的形狀。接著,順著彎折線B1、B2、C1、C2進(jìn)行彎折,形成如圖3中(3)所示的形狀,隨 后,順著彎折線Dl進(jìn)行彎折,實現(xiàn)如圖3中(4)所示的管體11。請參閱圖1及圖2,在組裝時,所述兩燈絲12分別與所述第一連接端116及第二連 接端117連接。所述第二基體112及所述第三基體113位于所述第一基體111、第一延伸臂 114及所述第二延伸臂115的上方。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臂114及所述第二延伸臂 115的長度分別比所述第二基體112及所述第三基體113短,從而使所述緊湊型燈管單元1 更加美觀。在使用時,所述緊湊型燈管單元1通過所述燈絲12電性的設(shè)于一燈座(圖中未 示)±o請參閱圖4及圖5,圖4為本實用新型緊湊型燈管單元2的第二種實施例的結(jié)構(gòu)示 意圖。本實用新型緊湊型燈管單元2的結(jié)構(gòu)與所述第一種實施例緊湊型燈管單元1結(jié)構(gòu)相 似,其相同之處在于所述緊湊型燈管單元2包括一管體21及兩分別設(shè)于所述管體21兩自 由端上的燈絲22 ;所述管體21是由單根管構(gòu)成的;所述管體21具有一呈U形的第一基體 211 ;所述第一基體211的兩自由端上分別設(shè)有一彎曲且呈U形的第二基體212及一彎曲且 呈U形的第三基體213;在本實施例中,定義所述第一基體211開口的端為開口端,定義所 述第一基體211與所述開口端相對且閉合的端為閉合端;其不同之處在于第二種實施例 中的第二基體212與所述第三基體213平行,所述第二基體212及所述第三基體213分別 位于所述第一基體211的兩側(cè)且與所述第一基體211垂直;所述第一基體211的兩自由端 分別連接于所述第二基體212的一自由端及所述第三基體213的一自由端,所述第二基體 212的另一自由端連接有一從所述第一基體211的開口端向所述第一基體211的閉合端延 伸的第三延伸臂214,所述第三基體213的另一自由端連接有一從所述第一基體211的開 口端向所述第一基體211的閉合端延伸的第四延伸臂215 ;所述第三延伸臂214及所述第 四延伸臂215位于所述第二基體212及所述第三基體213之間,所述第三延伸臂214與所 述第四延伸臂215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三延伸臂214及所述第四延伸臂215所在的平面 與所述第一基體211所在的平面平行;所述第三延伸臂214的末端上形成有一第三連接端 216,所述第四延伸臂215的末端上形成有一第四連接端217。請繼續(xù)參閱圖4至圖6,所述管體21是由如圖6中的⑴所示的一根管彎成的,因 此,所述管體21是相互連通的。以下參考圖6來描述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第一個實施例的管體 21的各制造階段,以進(jìn)一步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所要求保護(hù)的產(chǎn)品。首先,將如圖6中⑴所示的一根管順著彎折線Al、A2處作彎折,形成如圖6中 (2)所示的形狀。接著,順著彎折線B1、B2進(jìn)行彎折,形成如圖6中(3)所示的形狀,隨后, 順著彎折線Cl進(jìn)行彎折,實現(xiàn)如圖6中(4)所示的管體21。請參閱圖4及圖5,在組裝時,所述兩燈絲22分別與所述第三連接端216及第四連 接端217連接。所述第二基體212及所述第三基體213位于所述第一基體211的兩側(cè),所 述第一延伸臂114及所述第二延伸臂115位于所述第一基體211的下方。在使用時,所示 緊湊型燈管單元2通過所述燈絲22電性的設(shè)于一燈座(圖中未示)上。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緊湊型燈管單元(1、2)通過將單根管構(gòu)成所述管體(11、 21)且將所述燈絲(12、22)設(shè)于所述管體(11、21)的兩自由端上,所述緊湊型燈管單元(1、2)的管體(11、21)無接橋,從而使得所述緊湊型燈管單元(1、2)不僅光效高而且節(jié)省成本。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dá)了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xì),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范圍的限制。應(yīng)當(dāng)指出的是,對于本領(lǐng)域的普通技術(shù) 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gòu)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jìn),這些都屬于本 實用新型的保護(hù)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hù)范圍應(yīng)以所附權(quán)利要求為準(zhǔn)。
權(quán)利要求一種緊湊型燈管單元(1、2),其包括一管體(11、21)及兩燈絲(12、22),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11、21)由單根管構(gòu)成,所述兩燈(12、22)分別設(shè)于所述管體(11、21)的兩自由端上,所述管體(11、21)具有一呈U形的第一基體(111、211),所述第一基體(111、211)的兩自由端上分別設(shè)有一彎曲的第二基體(112、212)及一彎曲的第三基體(113、213)。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緊湊型燈管單元(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體(112、 212)及第三基體(113,213)都呈U形。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緊湊型燈管單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體(112)與第 三基體(113)相互平行且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基體(112)及所述第三基體(113)所 在的平面與所述第一基體(111)所在的平面平行。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緊湊型燈管單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體(111)及所 述第二基體(112)的內(nèi)側(cè)自由端分別連接于所述第一基體(111)的兩自由端上,所述第二 基體(112)的外側(cè)自由端連接有一由所述第一基體(111)的開口端向所述第一基體(111) 的閉合端延伸的第一延伸臂(114),所述第三基體(113)的外側(cè)自由端連接有一由所述第 一基體(111)的開口端向所述第一基體(111)的閉合端延伸的第二延伸臂(115),所述第 一延伸臂(114)的末端形成有一第一連接端(116),所述第二延伸臂(115)的末端形成有 一第二連接端(117),所述兩燈絲(12)分別連接所述第一連接端(116)及所述第二連接端 (117)。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緊湊型燈管單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臂(114)及 所述第二延伸臂(115)與所述第一基體(111)在同一平面上。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緊湊型燈管單元(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體(212)與所 述第三基體(213)平行,所述第二基體(212)及所述第三基體(213)分別位于所述第一基 體(211)的兩側(cè)且與所述第一基體(211)垂直。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緊湊型燈管單元(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體(211)的 兩自由端分別連接所述第二基體(212)的一自由端及所述第三基體(213)的一自由端,所 述第二基體(212)的另一自由端連接有一從所述第一基體(211)的開口端向所述第一基體 (211)的閉合端延伸的第三延伸臂(214),所述第三基體(213)的另一自由端連接有一從所 述第一基體(211)的開口端向所述第一基體(211)的閉合端延伸的第四延伸臂(215),所述 第三延伸臂(214)的末端上形成有一第三連接端(216),所述第四延伸臂(215)的末端上形 成有一第四連接端(217),所述兩燈絲(22)分別連接所述第三連接端(216)及第四連接端 (217)。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緊湊型燈管單元(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延伸臂(214)及 所述第四延伸臂(215)位于所述第二基體(212)及所述第三基體(213)之間,所述第三延 伸臂(214)與所述第四延伸臂(215)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三延伸臂(214)及所述第四延 伸臂(215)所在的平面與所述第一基體(211)所在的平面平行。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緊湊型燈管單元,其包括一管體及兩燈絲,所述管體由單根管構(gòu)成,所述兩燈絲分別設(shè)于所述管體的兩自由端上,所述管體具有一呈U形的第一基體,所述第一基體的兩自由端上分別設(shè)有一彎曲的第二基體及一彎曲的第三基體。本實用新型緊湊型燈管單元通過將單根管構(gòu)成所述管體且將所述燈絲設(shè)于所述管體的兩自由端上,所述緊湊型燈管單元的管體無接橋,從而使得所述緊湊型燈管單元不僅光效高而且節(jié)省成本。
文檔編號H01J61/32GK201749839SQ20102026304
公開日2011年2月16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1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0年7月19日
發(fā)明者趙文興 申請人:東莞高儀電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