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側圍外板搭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的側圍外板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側圍外板搭接結構。
技術背景
[0002]轎車側圍外板的接頭結構,是白車身重要的接頭結構之一。側圍外板的接頭結構的好壞,直接影響白車身結構耐久性。傳統(tǒng)的轎車側圍外板的接頭結構包含側圍外板、A柱下加強板。缺點主要是:側圍外板上部為向下彎折的封閉式結構,這樣,沖壓造型時會造成在此區(qū)域起皺疊料問題,影響零件的外觀質量,以及焊接和連接強度。同時,側圍外板與A柱下加強板在邊緣處密封,A柱下加強板上會有其他部件造成密封干涉,使得焊接密封膠的涂膠路徑不順暢,密封不嚴。而且,側圍外板和A柱下加強板受限于鉸鏈的安裝往往造成兩者之間的間隙過小,而導致電泳空間不足,漆膜厚度小導致生銹問題。
【發(fā)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是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解決了起皺疊料問題,安裝更牢靠,質量更輕,節(jié)約了生產(chǎn)成本,抗腐蝕性更強的側圍外板搭接結構。
[0004]本實用新型一種側圍外板搭接結構的技術方案是:
[0005]—種側圍外板搭接結構,包括側圍外板本體和A柱下加強板,所述側圍外板本體包括前框體,所述A柱下加強板位于所述前框體的后方,所述前框體為上部柔性延展的開口式框體,所述前框體的左邊緣部與所述A柱下加強板的左側部固定,所述A柱下加強板的左邊緣部伸出所述前框體外,所述A柱下加強板的左邊緣部與車體A柱密封固定,所述A柱下加強板的右側部與所述前框體的右側部搭接,所述前框體與所述A柱下加強板之間設有可通過電泳液的安裝間隙。
[0006]本實用新型一種側圍外板搭接結構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
[0007]所述A柱下加強板設有向前凹進的加強部,所述加強部的左側設有水平向左延伸的左水平部,所述加強部的右側設有水平向右延伸的右水平部,所述前框體的左邊緣部與所述加強部固定,所述右水平部與所述前框體的右側部搭接,所述左水平部與所述車體A柱密封固定。
[0008]所述前框體的左邊緣部與所述加強部膠接和/或焊接固定。
[0009]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側圍外板搭接結構,包括側圍外板本體和A柱下加強板,所述側圍外板本體包括前框體,所述A柱下加強板位于所述前框體的后方,所述前框體為上部柔性延展的開口式框體,所述前框體的左邊緣部與所述A柱下加強板的左側部固定,所述A柱下加強板的左邊緣部伸出所述前框體外,所述A柱下加強板的左邊緣部與車體A柱密封固定,所述A柱下加強板的右側部與所述前框體的右側部搭接,所述前框體與所述A柱下加強板之間設有可通過電泳液的安裝間隙。這樣,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前框體的上部不再是彎折而形成的封閉結構,而是,前框體的上部柔性延展形成開口式的結構,增強了制造前框體的板料的流動性,進而,避免了封閉式前框體在沖壓成型過程中容易造成的起皺疊料的問題。而且,A柱下加強板的左邊緣部伸出前框體外直接密封車體A柱,這樣,前框體不再參與對車體A柱的密封,減小了用量,使得整體質量更輕,節(jié)約了成本。同時,本實用新型采用前框體的左邊緣部與所述A柱下加強板的左側部固定,避開了A柱下加強板左側邊緣部上的其他結構,避免了固定過程中由于干涉而帶來的不便和不牢靠,使得固定安裝點更加的流暢,固定安裝更加結實牢靠。同時,前框體與所述A柱下加強板之間設有可通過電泳液的安裝間隙,電泳液可以由此安裝間隙進入,并使得A柱下加強板和側圍外板本體能夠充分與電泳液接觸,進而形成電泳膜,而隔絕了與空氣及水分的接觸,避免了腐蝕生銹,增強了抗腐蝕性。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側圍外板搭接結構的示意圖;
[0011]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側圍外板搭接結構沿圖1中D-D剖面剖切的剖視圖;
[0012]圖號說明
[0013]1...側圍外板本體2...A柱下加強板3...前框體4...焊點5...密封膠6...安裝間隙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側圍外板搭接結構進行進一步說明。
[0015]如圖1-2所示,一種側圍外板搭接結構,包括側圍外板本體I和A柱下加強板2,所述側圍外板本體I包括前框體3,所述A柱下加強板2位于所述前框體3的后方,所述前框體3為上部柔性延展的開口式框體,所述前框體3的左邊緣部與所述A柱下加強板2的左側部固定,所述A柱下加強板2的左邊緣部伸出所述前框體3外,所述A柱下加強板2的左邊緣部與車體A柱密封固定,所述A柱下加強板2的右側部與所述前框體3的右側部搭接,所述前框體3與所述A柱下加強板2之間設有可通過電泳液的安裝間隙6。這樣,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前框體3的上部不再是彎折而形成的封閉結構,而是,前框體3的上部柔性延展形成開口式的結構,增強了制造前框體3的板料的流動性,進而,避免了封閉式前框體3在沖壓成型過程中容易造成的起皺疊料的問題。而且,A柱下加強板2的左邊緣部伸出前框體3外直接密封車體A柱,這樣,前框體3不再參與對車體A柱的密封,減小了用量,使得整體質量更輕,節(jié)約了成本。同時,本實用新型采用前框體3的左邊緣部與所述A柱下加強板2的左側部固定,避開了A柱下加強板2左側邊緣部上的其他結構,避免了固定過程中由于干涉而帶來的不便和不牢靠,使得固定安裝點更加的流暢,固定安裝更加結實牢靠。同時,前框體3與所述A柱下加強板2之間設有可通過電泳液的安裝間隙6,電泳液可以由此安裝間隙6進入,并使得A柱下加強板2和側圍外板本體I能夠充分與電泳液接觸,進而形成電泳膜,而隔絕了與空氣及水分的接觸,避免了腐蝕生銹,增強了抗腐蝕性。
[0016]參見附圖1-2,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側圍外板搭接結構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可以是:所述A柱下加強板2設有向前凹進的加強部,所述加強部的左側設有水平向左延伸的左水平部,所述加強部的右側設有水平向右延伸的右水平部,所述前框體3的左邊緣部與所述加強部固定,所述右水平部與所述前框體3的右側部搭接,所述左水平部與所述車體A柱密封固定。這樣,加強部與車體A柱的外形相適應,起到對A柱的加強作用,而在左水平部與A柱固定,前框體3不再參與對車體A柱的密封,右水平部與前框體3搭接,操作簡單,固定可靠,減小了前框體3的用量,節(jié)約了成本。進一步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可以是:所述前框體3的左邊緣部與所述加強部膠接和/或焊接固定。這樣,在前框體3的左邊緣部與加強部之間設有焊點4和/或密封膠5,兩者通過焊接和/或膠接共同完成密封,使得密封更加緊實。
[0017]上述僅對本實用新型中的一種具體實施例加以說明,但并不能做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是依據(jù)本實用新型中的設計精神所作出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應認為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側圍外板搭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側圍外板本體和A柱下加強板,所述側圍外板本體包括前框體,所述A柱下加強板位于所述前框體的后方,所述前框體為上部柔性延展的開口式框體,所述前框體的左邊緣部與所述A柱下加強板的左側部固定,所述A柱下加強板的左邊緣部伸出所述前框體外,所述A柱下加強板的左邊緣部與車體A柱密封固定,所述A柱下加強板的右側部與所述前框體的右側部搭接,所述前框體與所述A柱下加強板之間設有可通過電泳液的安裝間隙。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側圍外板搭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下加強板設有向前凹進的加強部,所述加強部的左側設有水平向左延伸的左水平部,所述加強部的右側設有水平向右延伸的右水平部,所述前框體的左邊緣部與所述加強部固定,所述右水平部與所述前框體的右側部搭接,所述左水平部與所述車體A柱密封固定。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側圍外板搭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體的左邊緣部與所述加強部膠接和/或焊接固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側圍外板搭接結構,包括側圍外板本體和A柱下加強板,所述側圍外板本體包括前框體,所述A柱下加強板位于所述前框體的后方,所述前框體為上部柔性延展的開口式框體,所述前框體的左邊緣部與所述A柱下加強板的左側部固定,所述A柱下加強板的左邊緣部伸出所述前框體外,所述A柱下加強板的左邊緣部與車體A柱密封固定,所述A柱下加強板的右側部與所述前框體的右側部搭接,所述前框體與所述A柱下加強板之間設有可通過電泳液的安裝間隙。解決了起皺疊料問題,安裝更牢靠,質量更輕,節(jié)約了生產(chǎn)成本,抗腐蝕性更強。
【IPC分類】B62D25/02
【公開號】CN205168640
【申請?zhí)枴緾N201520890218
【發(fā)明人】覃鵬飛, 伍升安, 陳建軍, 曾蔚
【申請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4月20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