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輪胎生產(chǎn)方法和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輪胎生產(chǎn)方法和系統(tǒng)。
本發(fā)明可以用于有利地生產(chǎn)載重輪胎,下面的說明僅通過示例提及所述載重輪胎。
背景技術:
磨損的載重輪胎通常被翻新,S卩,磨損的胎面被移除并且用新的胎面來替換。翻新載重輪胎包括從輪胎移除磨損的胎面以露出輪胎胎身(casing),并且對胎身施加新的預固化胎面(PCT)帶。為了對胎身施加新的PCT帶,圍繞胎身卷繞生膠中間帶或緩沖襯膠 (cushion)以及PCT帶;并且進一步在高壓處理器中固化胎身,這樣緩沖襯膠的結合作用將胎面牢牢地抓緊到胎身。
在專利US6368439B1和專利申請US2005194077A1中發(fā)現(xiàn)輪胎翻新系統(tǒng)的示例。特別地,US2005194077A1公開了一種包括下述步驟的輪胎翻新方法選擇適合翻新的磨損的輪胎;移除磨損的輪胎的胎面;將輪胎表面機械拋光到正確尺寸、形狀和紋理(texture); 給胎身上膠料;制備適合胎身的新的胎面;使用拋光裝置機械地拋光新的胎面;使用輪胎成型裝置將拋光后的胎面安裝到胎身;以及將翻新的輪胎放入固化室。
因為大量用過的輪胎帶有破損的胎身,所以載重輪胎翻者機面臨可翻新的胎身短缺的問題,并且經(jīng)常不能完成翻新訂單。而且,在一些市場中,對于翻新的輪胎的需求超過了可翻新輪胎的供應(即,不太磨損或破損),由此由于不能滿足需求而導致收入減少。為了解決可翻新的胎身短缺的問題,已經(jīng)提出使用一定數(shù)量的新的胎身,所述新的胎身在沒有胎面的情況下固化并且稍后通過施加新的PCT帶而“被翻新”。
因為新的胎身和PCT帶在“翻新”之前被固化,所以與在固化處理期間與固化模壁接觸的胎身和帶表面殘余有被噴到固化模的內部以便于脫模(即從模容易地移除固化后工件)的脫模劑(通常為硅酮溶液)的膜。脫模劑顯然用于防止或至少部分地防止橡膠在固化處理期間粘到固化模壁,從而必須從“翻新”處理期間最終粘附到緩沖襯膠的新的胎身和/或PCT帶表面移除。換言之,在“翻新”之前,新的胎身的側表面和/或PCT帶的內表面必須被清潔以移除脫模劑膜。
近來這由通常使用鋼絲刷的機械拋光完成,所述鋼絲刷既用于除去脫模劑也用于通過粗化表面從而增大比表面積(specific surface area)而改善抓緊性。
然而,機械的鋼絲刷拋光具有多個缺點。首先最重要地,其機械地移除形成橡膠粉末的小的橡膠顆粒,所述橡膠粉末必須使用專用的吸取器(extractor)移除以避免污染車間以及弄臟輪胎和機器。
而且,由于其性質,機械拋光不允許精確地、恒定地調整移除的橡膠量,或者甚至不允許非常均勻地移除橡膠,結果,經(jīng)常地不是剩下一些脫模劑就是產(chǎn)生孔。由于相同的原因,機械拋光不能提供平坦的胎身或PCT帶,由此在翻新的輪胎中導致隆起或下沉,這當輪胎行進時導致討厭的豎直振動。當新的胎身的側表面和/或PCT帶的內表面與平坦的胎身或PCT帶相反地具有通過使固化模適當?shù)爻尚味纬傻目v向溝槽、并且所述縱向溝槽用于改善新的胎身或PCT帶對緩沖襯膠的抓緊性、從而增強翻新后輪胎的性能(這通過增大比接觸面積(specific contact area)并且在緩沖襯膠位于胎身和PCT帶之間的情況下通過使胎身和PCT帶“相互滲透”以形成機械接合而實現(xiàn))時,機械刷拋光的不平坦性特別明顯。
當機械鋼絲刷拋光時,鋼絲片可能從刷上松弛并且嵌入胎身的側表面或PCT帶的內表面,由此局部地消弱PCT帶到胎身的抓緊性,并且降低翻新后輪胎的性能。
與預定的期望圖形相反,機械鋼絲刷拋光產(chǎn)生具有不平坦的、僅隨機刻痕圖形的粗糙表面。
最后,鋼絲刷受到嚴重的磨損并且必須經(jīng)常更換,由此導致翻新系統(tǒng)經(jīng)常維護停機。
GB2435231A公開了在輪胎回收處理中用于從車輛輪胎移除橡膠材料的移除裝置 因為一旦已經(jīng)移除橡膠(其可以出售用于重新使用),剩余的輪胎胎身能夠簡單地從車輪移除并且被壓碎,所以從用過的輪胎移除橡膠允許輪胎更夠有效地儲存在庫房和輪胎間 (bay)。當前,大多數(shù)庫房或輪胎間一個疊一個地堆積用過的輪胎,然而,被這些堆積的輪胎占據(jù)的大部分空間是空的空間;通過移除橡膠,并且壓碎胎身,庫房能夠在更小的空間中儲存更多的用過的輪胎。GBM35231A的移除裝置包括用于支撐用過的輪胎的支撐裝置以及從輪胎切割橡膠的任意類型的切割裝置(甚至適用的激光裝置)。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被設計成消除上述缺點的輪胎生產(chǎn)方法和系統(tǒng),特別地,所述方法和系統(tǒng)便宜并且容易實施。
根據(jù)本發(fā)明,提供如所附的權利要求書中要求保護的輪胎生產(chǎn)方法和系統(tǒng)。
參照附圖,將通過示例說明本發(fā)明的非限制性實施方式,在附圖中;
圖1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輪胎生產(chǎn)系統(tǒng)的概略圖2示出磨損的載重輪胎的胎身;
圖3示出新的胎身;
圖4示出圖1的生產(chǎn)系統(tǒng)的成型機在為了簡潔而省略部件的情況下的立體概略圖5示出圖1的生產(chǎn)系統(tǒng)的第一拋光裝置在為了簡潔而省略部件的情況下的概略前視圖6示出圖1的生產(chǎn)系統(tǒng)的第二拋光裝置在為了簡潔而省略部件的情況下的概略前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中的附圖標記1表示用于翻新磨損的載重輪胎2 (在圖2中示出)的整個生產(chǎn)系統(tǒng),并且所述系統(tǒng)包括制備站3、卷繞站4和固化站5。
在制備站3處,通過切割器等從輪胎2機械地移除磨損的胎面(未示出)以露出輪胎2的舊的胎身6a(在圖2中示出),即,露出當移除胎面時輪胎2的剩余部分。如果磨損的輪胎2的舊的胎身6a(圖2)過于磨損(或損壞),則用新的胎身6b(圖3)代替舊的胎身6a。即,除了新的胎身6b沒有胎面以外,在成型站7處以與普通輪胎相同的方式生產(chǎn) (從而也在對應的固化模8中固化)新的胎身6b。(換言之,新的胎身6b基本上對應于沒有胎面的輪胎)。
重要的是注意新的胎身6b在“翻新”之前固化,這樣新的胎身的在固化期間與固化模8的壁接觸的表面殘余有脫模劑9 (通常為硅酮溶液并且在圖5中概略示出)的膜,所述脫模劑9被噴到固化模8的內部以容易地從該模移除固化后工件。脫模劑9顯然用于防止或至少部分地防止橡膠在固化處理期間粘到固化模壁,并且必須從新的胎身6b的在“翻新”處理期間必須粘附到其他部件的側表面10移除。換言之,在“翻新”之前,新的胎身6b 的側表面10必須被清潔以移除脫模劑9的膜。
在制備站3處,舊的胎身6a的側表面10被拋光以移除舊的胎面的所有痕跡(不損壞下方的帶束層)并且增大比表面積并且增強抓緊性;而且新的胎身6b的側表面10也被拋光以從側表面10基本上移除脫模劑9和任何其他外來物質(粉塵、灰塵等),并且也通過粗化側表面10改善抓緊性并且由此增大其比表面積。
為了拋光舊的胎身6a或新的胎身6b的側表面10,制備站3包括下面詳細說明的拋光裝置11。
在制備站3處,舊的胎身6a的拋光后的側表面10然后通過手工削刮以移除任何先前存在的局部損傷,并且最后通過手工填充以利用生膠填充舊的胎身6a的側表面10中的任何孔。新的胎身6b的側表面10顯然沒有局部損傷,所以不需要削刮和利用生膠填充。
然后,將選出的胎身6(即舊的胎身6a或新的胎身6b)從制備站3傳送到卷繞站 4,在卷繞站4處,圍繞胎身6卷繞生膠中間帶或緩沖襯膠12以及預固化胎面(PCT)帶13。
如圖4所示,卷繞站4包括成型機14,其依次包括支撐輪胎2的胎身6的轉鼓15 ; 進給輸送機16,用于向轉鼓15進給PCT帶13 ;壓輥17,定位成與轉鼓15和進給輸送機16 之間的PCT帶13接觸;以及致動裝置(未示出),用于以可調的力將壓輥17推抵在PCT帶 13上。成型機14還可以包括用于以轉動方式支撐手動地圍繞胎身6卷繞的生膠緩沖襯膠 12的卷的支撐件18。換言之,進給輸送機16和支撐件18限定了用于圍繞胎身6卷繞生膠緩沖襯膠12以及圍繞胎身6并且在生膠緩沖襯膠12頂上卷繞PCT帶13的卷繞裝置。
在“翻新”之前,PCT帶13在固化模(未示出)中固化,這樣在固化處理期間與固化模壁接觸的帶的表面殘余有脫模劑9 (通常為硅酮溶液并且在圖6中示出)的膜,所述脫模劑9被噴到固化模的內部以容易地從該模移除固化后的PCT帶13。脫模劑9顯然用于防止或至少部分地防止橡膠在固化處理期間粘到固化模壁,并且因此必須從PCT帶13的在 “翻新”處理期間必須粘附到緩沖襯膠12的內表面19移除。換言之,在“翻新”之前,PCT 帶13的內表面19必須被清潔以移除脫模劑9的膜。
卷繞站4還包括拋光裝置20,所述拋光裝置20位于進給輸送機16的上游、進給輸送機16的下游(如圖4所示)或進給輸送機16的內部,并且所述拋光裝置20用于拋光 PCT帶13的內表面19,以從內表面19基本上移除脫模劑9和任何外來的物質(粉塵、灰塵等),并且用于通過粗化內表面19改善抓緊性并且由此增大其比表面積。
在未示出但仍然重要的不同的實施方式中,與卷繞站4的形成部相反,用于拋光PCT帶13的內表面19的拋光裝置20位于形成PCT帶13的工作站(并且該工作站甚至可以與生產(chǎn)系統(tǒng)1完全分開并且獨立于生產(chǎn)系統(tǒng)1);在該情況下,PCT帶13的內表面19在 PCT帶的制造的同時被拋光,從而可以在圍繞胎身6卷繞PCT帶13之前的若干天或若干周被拋光。
在實際使用中,在卷繞站4處,輪胎2的胎身6被安裝在轉鼓15上,然后轉鼓15 轉動以圍繞胎身6卷繞生膠緩沖襯膠12和PCT帶13。
在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操作成型機14獨立于PCT帶13圍繞胎身6手動地卷繞生膠緩沖襯膠12,然后圍繞胎身6并且在先前卷繞的生膠緩沖襯膠12的頂上單獨地卷繞PCT帶 13。在該情況下,拋光裝置20在圍繞胎身6并且在先前卷繞的生膠緩沖襯膠12的頂上卷繞PCT帶13之前拋光PCT帶13的內表面19。
在可選的較少使用的實施方式中,生膠緩沖襯膠12借助于成型機14的兩個已知的相互協(xié)作的壓輥(未示出)疊加在PCT帶13上,然后使用成型機14使生膠緩沖襯膠12 和PCT帶13 —起圍繞胎身6卷繞。在該情況下,拋光裝置20在生膠緩沖襯膠12被聯(lián)接到 PCT帶13之前拋光PCT帶13的內表面19。
圍繞胎身6卷繞生膠緩沖襯膠12和PCT帶13形成翻新后輪胎2,所述翻新后輪胎 2必須被固化使用。所以,在卷繞上生膠緩沖襯膠12和PCT帶13之后,翻新后輪胎2被傳送到固化站5 (在圖1中概略地示出),在固化站5處,翻新后輪胎2經(jīng)歷固化處理。這是翻新后輪胎2在高壓處理器中被短時間固化的冷固化處理,在所述高壓處理器中,僅生膠緩沖襯膠12需要被固化以利用緩沖襯膠12的結合作用確保PCT帶13到輪胎2的胎身6的牢固抓緊性。
在圖3和圖5示出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固化模8被設計成將特定的圖形成型到新的胎身6b的側表面10上,以促進隨后的PCT帶的抓緊(緩沖襯膠12再次在PCT帶13和胎身6b之間)。成型到新的胎身6b的側表面10上的圖形包括大量的環(huán)狀(即垂直于新的胎身6b的中心軸線)溝槽21和/或橫向(即平行于新的胎身6的中心軸線)溝槽21。在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溝槽21僅為環(huán)狀。為了 PCT帶13的最大抓緊性,溝槽21為Imm至3mm(通常大約2mm)深,并且具有大致方形截面(即溝槽21的深度與寬度相同)。溝槽21用于改善PCT帶13到胎身6 (緩沖襯膠12在兩者之間)的抓緊性;并且這通過增大新的胎身6b 的側表面10的比表面積(以及由此在緩沖襯膠12在新的胎身6b和PCT帶13之間的情況下,新的胎身6b和PCT帶13之間形成的結合部的接觸面積)以及通過在緩沖襯膠12在新的胎身6b和PCT帶13之間的情況下新的胎身6b和PCT帶13的“相互滲透”的產(chǎn)生以形成機械接合(joint)而實現(xiàn)。
在圖6所示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至于新的胎身6b,PCT帶13的固化模被設計成將特定的圖形成型到PCT帶13的內表面19上,以促進新的胎身6b的抓緊性(緩沖襯膠12 再次在PCT帶13和胎身6b之間)。成型到PCT帶13的內表面19上的圖形包括大量的縱向和/或橫向溝槽22。在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溝槽22僅為縱向并且具有相當大的深度(與大約0. 2mm的標準深度相比,至少0. 5mm,并且優(yōu)選地大約0. 8mm);測試令人驚奇地表明縱溝22的深度的實質增大(超過0. 5mm)使PCT帶13到生膠緩沖襯膠12的抓緊性大大改善并且由此提高翻新后輪胎2的性能。溝槽22用于提高PCT帶13到新的胎身6b (緩沖襯膠 12在兩者之間)的抓緊性;并且這通過增大PCT帶13的內表面19的比表面積(以及由此在緩沖襯膠12在新的胎身6b和PCT帶13之間的情況下,新的胎身6b和PCT帶13之間形成的結合部的接觸面積)以及通過在緩沖襯膠12在新的胎身6b和PCT帶13之間的情況下新的胎身6b和PCT帶13的“相互滲透”的產(chǎn)生以形成機械接合而實現(xiàn)。
如圖5和圖6所示,各拋光裝置11、20均包括用于發(fā)射強到足以升華橡膠的激光束B的發(fā)射器23。
各拋光裝置11、20還包括連接到發(fā)射器23以改變激光束B的發(fā)射方向的電控偏轉裝置24,并且所述偏轉裝置M典型地僅沿與胎身6的側表面10或PCT帶13的內表面 19的縱向行進方向D2(圖5)垂直的偏轉方向Dl (圖6)改變激光束B的發(fā)射方向。由此, 利用激光束B的沿偏轉方向Dl的偏轉和胎身6的側表面10和PCT帶13的內表面19沿行進方向D2的移動二者,激光束掃過胎身6的整個側表面10或PCT帶13的整個內表面19。
為了升華給定質量的橡膠(即將橡膠從固態(tài)直接轉換成氣態(tài)),根據(jù)橡膠的升華潛熱,給定質量的橡膠必須受到給定的恒定量的能量。供給到胎身6的側表面10上的或 PCT帶13的內表面19上的給定點的能量的量通過簡單地調整(增加或減少)該點暴露到激光束B的時間長度和/或通過調整激光束B的功率而被調節(jié)。因此,通過一個點、一個點地調整暴露到激光束B的時間和/或調整激光束B的功率,能夠一個點、一個點地精確調整升華的橡膠量(即激光束B的蝕刻深度)。
在實際使用中,胎身6轉動或PCT帶13被給送經(jīng)過各個發(fā)射器23以允許來自發(fā)射器23的激光束B升華胎身6的側表面10上的和PCT帶13的內表面19上的橡膠表層(與脫模劑9和任何外來物質一起)。通過升華橡膠表層的該移除處理不僅提供均勻的移除以獲得平滑的加工面而且還提供差別移除以獲得不均勻的帶有預定圖形的加工表面,所述預定圖形可以是二維(即帶有恒定深度的溝槽)或三維(即帶有變化深度的溝槽)。
當制作胎身6的側表面10中的溝槽21和/或PCT帶13的內表面19中的溝槽22 時(即當通過適當?shù)爻尚喂袒砉袒ド?和/或PCT帶13時),激光束B僅用于清潔胎身6的側表面10和PCT帶13的內表面19。在該情況下,拋光裝置11和/或拋光裝置 20的發(fā)射器23可以裝備有具有低橡膠升華速率的低功率的例如準分子激光器,以簡單地移除(幾微米或幾十微米)橡膠薄膜。
如圖5和圖6的放大圖所示,激光束B與胎身6的側表面10和PCT帶13的內表面19垂直,所以激光束Bl必須從側表面10的和內表面19的“水平部分”(即從溝槽21的和溝槽22的底部和脊部)移除脫模劑9的薄層,而激光束B2必須從側表面10的和內表面 19的“豎直部分”(即從溝槽21的和溝槽22的斜面)移除脫模劑9的厚層。因此,為了均一地移除脫模劑9,激光束B對溝槽21和22的斜面區(qū)域供給較多能量,并且對溝槽21和溝槽22的底部和脊部供給較少能量。
然而,甚至對溝槽21和22的斜面、脊部和底部供給不同量的能量,脫模劑9的移除也從不完美,特別是由于溝槽21和22的斜面的制造公差(胎身6和PCT帶13由橡膠制成,其不允許溝槽21和22的非常精確的定位)引起的非常小的水平延伸部和不確定的位置。為了消除該缺點,已經(jīng)提出不是在固化胎身6和PCT帶13時形成溝槽21和/或22,而是在拋光處理中借助于激光束B來形成溝槽21和/或22。換言之,固化之后,胎身6的側表面10和/或PCT帶13的內表面19是平滑的,隨后在拋光處理期間通過激光束B“蝕刻” 溝槽21和/或22??蛇x地,可以采用妥協(xié)解決辦法,其中在固化期間部分地形成溝槽21和9/或22,并且隨后在拋光處理期間通過激光束B的“蝕刻”完全形成溝槽21和/或22。以此方式,可以確保從胎身6的側表面10和/或PCT帶13的內表面19均勻地完全移除脫模劑9。
重要的是注意蝕刻在胎身6的側表面10上和/或PCT帶13的內表面19上的圖形在需要時可以通過簡單地變更偏轉裝置M的電子控制軟件而從一個胎身6迅速地變更到另一胎身和/或從一個PCT帶13迅速地變更到另一個PCT帶。
顯然,與具有低橡膠升華速率的低功率的例如準分子激光器相反,由于要從胎身6 的側表面10和/或PCT帶13的內表面19移除厚層橡膠(大約Imm以上),所以“蝕刻”溝槽21和/或22要求具有高橡膠升華速率的高功率(X)2激光器。
使用橡膠移除用激光束B,與機械地移除相反,橡膠(顯然以及脫模劑9和任何外來物質)被升華(即從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所以上述拋光裝置11、20不產(chǎn)生橡膠粉塵, 而僅產(chǎn)生蒸氣和煙,所述蒸氣和煙顯然趨向于升高并且能夠被完全和容易地被吸取器抽吸 (不像趨向于沿所有方向排出、通過重力下落并且很難吸取的橡膠粉塵)。而且,拋光裝置 11、20產(chǎn)生的蒸氣和煙絕不弄臟輪胎2的胎身6、PCT帶13或機器。
不經(jīng)受使用期間的磨損或材料丟棄,拋光裝置11、20絕不弄臟輪胎2的胎身6、PCT 帶13,并且不需要維護(除非以對系統(tǒng)1的生產(chǎn)量沒有實際的負影響的極長間隔)。
測試表明所述拋光裝置11、20可以減少拋光時間并且由此增加系統(tǒng)1的生產(chǎn)量。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拋光裝置11、20均采用橡膠移除用激光束B。在其他未示出的變型中,僅拋光裝置11、20中的一方采用橡膠移除用激光束B,而另一方是傳統(tǒng)的鋼絲刷類型。
權利要求
1.一種生產(chǎn)輪胎O)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拋光輪胎(2)的胎身(6)的側表面(10);拋光胎面帶(13)的內表面(19);圍繞所述胎身(6)的所述側表面(10)卷繞生膠緩沖襯膠(1 和所述胎面帶(13)以組裝所述輪胎O);以及固化所述輪胎⑵;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拋光所述胎身(6)的所述側表面(10)和/或所述胎面帶(13) 的所述內表面(19)的步驟包括下述進一步步驟將激光束⑶引導到所述胎身(6)的所述側表面(10)和/或所述胎面帶(13)的所述內表面(19);以及使所述激光束(B)與所述胎身(6)的所述側表面(10)和/或所述胎面帶(13)的所述內表面(19)產(chǎn)生相對移動,使得所述激光束(B)掃過所述表面(10、19)。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進一步步驟確定要形成在所述胎身(6)的所述側表面(10)和/或所述胎面帶(1 的所述內表面 (19)的包括大量溝槽01、22)的期望蝕刻圖形;以及借助于使部分橡膠升華的所述激光束(B)通過蝕刻所述表面(10、19)而將所述期望蝕刻圖形形成在所述胎身(6)的所述側表面(10)和/或所述胎面帶(1 的所述內表面(19)。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胎身(6)的所述側表面(10)的所述期望蝕刻圖形包括至少Imm深的大量平行的環(huán)形溝槽01)。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帶(1 的所述內表面(19)的所述期望蝕刻圖形包括至少0. 5mm深的大量平行的縱向溝槽02)。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進一步步驟確定要形成在所述胎身(6)的所述側表面(10)和/或所述胎面帶(1 的所述內表面 (19)的包括大量溝槽01、22)的期望蝕刻圖形;在所述胎身(6)的所述側表面(10)和/或所述胎面帶(13)的所述內表面(19)事先并且僅部分地形成所述期望蝕刻圖形;以及借助于使部分橡膠升華的所述激光束(B)通過蝕刻所述表面(10、19)而在所述胎身 (6)的所述側表面(10)和/或所述胎面帶(1 的所述內表面(19)完成所述期望蝕刻圖形。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進一步步驟確定要形成在所述胎身(6)的所述側表面(10)和/或所述胎面帶(1 的所述內表面 (19)的包括大量溝槽01、22)的期望蝕刻圖形;在所述胎身(6)的所述側表面(10)和/或所述胎面帶(13)的所述內表面(19)事先形成所述期望蝕刻圖形;以及從所述胎身(6)的所述側表面(10)和/或所述胎面帶(13)的所述內表面(19)移除表面膜以清潔所述表面(10、19),從而移除從相應的固化模殘余的至少脫模劑(9)的層。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進一步步驟借助于所述激光束 (B)對所述溝槽01、22)的斜面區(qū)域供給較多能量并且對所述溝槽01 22)的脊部區(qū)域和底部區(qū)域供給較少能量。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進一步步驟通過改變所述胎身 (6b)的所述側表面(10)上的給定點暴露到所述激光束⑶的時間長度和/或通過改變所述激光束(B)的功率而改變供給到所述給定點的能量,從而改變在所述給定點處升華的橡膠量。
9.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激光束(B)與所述胎身(6)的所述側表面(10)和/或所述胎面帶(1 的所述內表面(19)產(chǎn)生相對移動的步驟包括下述進一步步驟使所述激光束(B)的發(fā)射方向僅沿偏轉方向(Dl)改變;以及使所述胎身(6)的所述側表面(10)和/或所述胎面帶(1 的所述內表面(19)沿與所述偏轉方向(Dl)垂直的縱向行進方向(擬)移動。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進一步步驟通過改變所述胎身(6)的所述側表面(10)的或所述胎面帶(1 的所述內表面(19)的給定點暴露到所述激光束(B)的時間長度和/或通過改變所述激光束(B)的功率而改變供給到所述給定點的能量,從而改變在所述給定點處升華的橡膠量。
11.一種用于生產(chǎn)輪胎O)的系統(tǒng)(1),所述系統(tǒng)包括第一拋光裝置(11),其用于拋光輪胎⑵的胎身(6)的側表面(10); 第二拋光裝置(20),其用于拋光胎面帶(1 的內表面(19); 卷繞站G),其用于圍繞所述胎身(6)的所述側表面(10)卷繞生膠緩沖襯膠(12)和所述胎面帶(13),以組裝所述輪胎⑵;以及固化站(5),其用于固化所述輪胎O);所述系統(tǒng)(1)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拋光裝置(11)和/或所述第二拋光裝置00)包括發(fā)射器(23),其用于將激光束⑶引導到所述胎身(6)的所述側表面(10)和/或所述胎面帶(13)的所述內表面(19);以及移位裝置(16,21),其用于使所述激光束(B)與所述胎身(6)的所述側表面(10)和/ 或所述胎面帶(1 的所述內表面(19)產(chǎn)生相對移動,使得所述激光束(B)掃過所述表面 (10,19)ο
12.—種生產(chǎn)輪胎O)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驟形成新的固化胎身(6b),不同的胎面帶(13)能夠應用到所述胎身(6b); 選擇圍繞所述新的胎身(6b)卷繞的胎面帶(13);剛好在卷繞上生膠緩沖襯膠(1 和所述胎面帶(1 之前,清潔所述胎身(6b)的側表面(10);圍繞所述新的胎身(6b)的所述側表面(10)卷繞所述生膠緩沖襯膠(1 和所述胎面帶(13)以組裝所述輪胎⑵;以及固化所述輪胎O); 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形成新的胎身(6b)的步驟包括下述進一步步驟在所述胎身(6b)的所述側表面(10) 形成大量環(huán)形和/或橫向溝槽;以及清潔所述胎身(6b)的所述側表面(10)的步驟包括下述進一步步驟將激光束(B)引導到所述胎身(6b)的所述側表面(10)以使存在的橡膠的一部分升華;以及使所述激光束 (B)與所述胎身(6b)的所述側表面(10)產(chǎn)生相對移動,使得所述激光束(B)掃過所述側表面(10)。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溝槽均為1.5至2.5mm深。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進一步步驟借助于所述激光束(B)對所述溝槽的斜面區(qū)域供給較多能量并且對所述溝槽的脊部區(qū)域和底部區(qū)域供給較少能量。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進一步步驟通過改變所述胎身(6b)的所述側表面(10)上的給定點暴露到所述激光束⑶的時間長度和/或通過改變所述激光束(B)的功率而改變供給到所述給定點的能量,從而改變在所述給定點處升華的橡膠量。
16.根據(jù)權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新的胎身(6b) 的步驟包括下述進一步步驟在設計成將所述溝槽成型到所述胎身(6b)的所述側表面(10)的固化模(8)中固化所述胎身(6b)。
全文摘要
用于生產(chǎn)輪胎(2)的方法和系統(tǒng),其中胎身(6)的側表面(10)被拋光;胎面帶(13)的內表面(19)被拋光;圍繞胎身(6)的側表面(10)卷繞生膠緩沖襯膠(12)和胎面帶(13)以組裝輪胎(2);并且固化輪胎(2)。胎身(6)的側表面(10)和/或胎面帶(13)的內表面(19)的拋光包括將激光束(B)引導到胎身(6)的側表面(10)和/或胎面帶(13)的內表面(19)以使存在的橡膠的一部分升華;并且使激光束(B)與胎身(6)的側表面(10)和/或胎面帶(13)的內表面(19)產(chǎn)生相對移動,使得激光束(B)掃過表面(10、19)。
文檔編號B29D30/54GK102481742SQ201080021656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0年3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3月20日
發(fā)明者A·巴斯勒, L·雷里奧, S·科特羅尼 申請人:株式會社普利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