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無填料流力冷卻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是關于一種無填料流力冷卻塔,其是在擴散器的上方及擴散器的 漸窄部上設置有數(shù)個擋板,其可增加冷卻空氣量及改變液體流向,因而增進 冷卻塔的散熱性能。
背景技術:
請參閱圖1A及圖1B所示,本發(fā)明人曾于84年11月22日提出一種 立式流力冷卻塔(證書字號第117483號,以下簡稱前案),該種結構是 使熱液體從噴流管向上以連續(xù)幕狀高速噴出,并噴入擴散器的喉部上方, 造成擴散器喉部下方負壓,由塔體下方空氣入口吸入大量的外界冷卻空氣 形成空氣流向上流動,使同向流動的空氣流與流體在擴散器內(nèi)做液氣態(tài)混 合及接觸,以進行熱交換。熱空氣向上經(jīng)除水器做液氣分離除水后,熱空
氣由塔頂?shù)目諝馀欧趴诳焖倥懦?;分離后的冷卻液體則自然落下,該冷卻 液體于落下途中不斷的與流入的冷卻空氣進行熱換,達到再次冷卻,直到
離開擴散器,再進入散熱器進行二次散熱后落下,冷卻液體經(jīng)消音消 除水聲與濾除雜物后,流入塔體底面集液盤,再利用泵浦抽出循環(huán)應用。
惟,散熱器是為片狀散熱材所制成,使用一段時間后散熱材上會有結垢
阻塞現(xiàn)象,因而降低冷卻塔的散熱性能,因此在散熱材上所產(chǎn)生的結塘現(xiàn)象
須要予以清除。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種無填料流力冷卻塔,其是在擴散器 的上方及擴散器的漸窄部上設有數(shù)個擋板,使其改變液體流向,因而增進 冷卻塔的散熱性能。
本發(fā)明的次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種無填料流力冷卻塔,其取消前案的散
熱器裝置,以降低空氣流場阻力,相對提高迸入塔體的冷卻空氣量,及大幅
降低塔體高度。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圖1A、 1B為習知流力冷卻塔的正視、側視圖; 圖2為本發(fā)明無填料流力冷卻塔的正視部分剖面圖; 圖3為本發(fā)明無填料流力冷卻塔的側視圖; 圖3A為本發(fā)明噴流管結合在塔體的剖面圖; 圖4A為本發(fā)明擴散器的部分放大圖; 圖4B為4A的側視圖5A為位于擴散器與除水器間擋板的部分放大圖; 圖5B為5A的側視圖6為本發(fā)明無散熱器裝置的第二實施例。;
具體實施例方式
請參閱圖2、 3所示,本發(fā)明無填料流力冷卻塔lO包含有一塔體ll, 其是由塑性材料或銅板制成的結構體,該塔體11的頂端具有熱空氣排放 口 12??拷w11的底端周側設置有冷空氣入口 13,使外界冷空氣由此 進入,新華通訊社空氣入口 13是由百葉式(Louvers)葉片14所組成, 該葉片14是由外向內(nèi)傾斜設置以導入冷空氣42。于百葉式葉片14間設 置有一板件32。
塔體11的內(nèi)部且位于冷空氣入口 13上方設有多組對稱的擴散器20 (DIFFUSER),每組擴散器20下方設有一噴流管30,噴流管30的徑向 外壁上設有數(shù)個等距排列的V形噴嘴31 ,使流入噴流管30內(nèi)的熱液體由 V形噴嘴31噴出。噴流管30的一端是穿出塔體11外,在穿出塔體ll 外的部分管體上套設有一法蘭34(如圖3A所示),并以數(shù)個螺絲將法蘭 34固定在板件32上,復將熱水集水管接至法蘭上,使熱液體引入噴流管 30中;噴流管30的另一端為一閉合端35,以緊迫方式將封塞36塞入形 成一封閉狀態(tài),封塞36的中央具有一螺桿37其穿出板件32外,再以一 螺帽38與螺桿37結合使其固定在板件32上。
擴散器20包括有上段的漸闊部21、中段的喉部32、及下段的漸窄部 23。漸窄部23的外壁面設有數(shù)個呈交錯排列的擋板(BAFFLE) 24 (如 圖4A、圖4B所示),該擋板24可使沿擴散器20外壁面折近的熱液體 40被引導至漸窄部23,并利用該凸形擋板24使壁流均勻濺散,再次與進 入的冷空氣混合做熱交換。
喉部22內(nèi)的水幕狀高速流體41,因經(jīng)V形噴嘴31將流體的壓力能轉 變運動能,壓力驟降使喉部22前形成負壓區(qū),對外界冷空氣42形成強力噴射引入(JESTSUCTION INLET);在喉部22的冷空氣和高速流體41 的液滴相互接觸時,將形成液氣態(tài)擾動混合(TUBULENT MIXING); 而在漸闊部21的冷空氣與霧狀液滴形成液氣態(tài)的混合流體,其運動能因 截面積漸增,逐漸變成壓力能,因此具有很高的混合冷卻效果,并對混合 流體具有升壓作用,同時提高熱空氣43的排出壓力。完全應用熱空氣自 然上升原理與流體流動產(chǎn)生升壓作用等自然現(xiàn)象。
該混合液氣態(tài)流體中的熱空氣43經(jīng)由塔體11頂端的除水器(MIST ELIMINATOR) 15排出。該除水器15是由曲折通道的板件所組成,其可 將空氣中所含液體分離,使分離后的熱空氣43直接從空氣排放口 12快速 排出,而冷卻液體受到除水器15分離而自然落下。
塔體11的內(nèi)部且位于擴散器20與除水器15的間設有數(shù)個呈軸向排列 的擋板(BAFFLE) 16 (如圖5A、圖5B所示),可使沿擴散器20壁面 往上沖的高速流體41經(jīng)由擋板16而產(chǎn)生轉向,轉向后的熱流體45除增 加有效動能外,亦與冷空氣進行熱交換,以增加此區(qū)流體與空氣的混合冷 卻效果。
經(jīng)噴嘴31噴出的高速流體41向上經(jīng)由除水器15做液氣分離,除水后 的熱空氣43由空氣排放口 12快速排出,分離后的冷卻液體則自然落下, 冷卻液體于落下途中不斷與再進入的冷空氣42進行熱交換,使其再次冷 卻,最后經(jīng)由消音50消除水聲與濾除雜物后,流入塔體底部的集液盤 51,再利用泵浦由液體出口 52抽出循環(huán)使用。
部分沿著擴散器20壁面折返的流體44將被引導至漸窄部23,并經(jīng)由 擋板24使壁流均勻濺散,再次與進入的冷空氣42混合做熱交換后落至消 音 50中。
本發(fā)明是根據(jù)熱力學定律,以熱水經(jīng)過冷卻塔,其放出熱量相等于冷 空氣由入口至出口路徑所吸收的熱量下進行改良,在下列熱平衡式左邊的 循環(huán)水量溫度為不減的原則下,取消前案塔內(nèi)的散熱器,但以提高右邊冷 空氣風量(G),使其乘積相同。
Lx (t2畫t》=Gx (h2如)
L:循環(huán)水量 G:風量
t2:熱水溫度 h2:出風口空氣熱含
t1:冷水溫度 h1:入風口空氣熱含
另,由于本發(fā)明具有擋板的設計,其可加強水與空氣的混合冷卻效果, 進而調(diào)整出風口的空氣含值(h2),相對改變(h2-h》值,以確保改良后 的冷卻熱性能不減。
請參閱圖6所示,本發(fā)明無填料流力冷卻塔無前案散熱器的設計,并 將冷空氣入口 13提升至擴散器20下緣,除可優(yōu)化流場增加20%冷卻空氣量外,塔高在冷空氣入口 13以上部分亦可大幅降低34%,對降低成本 及使用空間頗有助益。又因無散熱器,故不虞片狀散熱材結垢阻塞影響熱 性能。
以上所述內(nèi)容僅為本案一較佳實施例的說明,而非用以對本發(fā)明作任何 限制者。任何熟諳此技藝者可能利用上揭技術內(nèi)容;加以變更或修飾為其他 實施例而仍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與范疇,本發(fā)明范圍僅由以下申請專利范圍 限制的。
權利要求
1.一種無填料流力冷卻塔,包含有一塔體,其頂端為空氣排放口,下方周側面為冷空氣入口;該塔體內(nèi)部設置有多組對稱的擴散器;該擴散器包括有一上段的漸闊部、一中段的喉部、及一下段的漸窄部;每組擴散器的下方且位于冷空氣入口處設有一噴流管,該噴流管的上方設有數(shù)個V形噴嘴;一除水器是設置在塔體空氣排放口前;該塔體的底面設有一集液盤。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填料流力冷卻塔,其特征在于該擴散器與 除水器間設置有多排擋板,可使沿擴散器壁面往上沖的高速流體經(jīng)由擋板 而產(chǎn)生轉向,轉向后的液體將與空氣進行熱交換,以增加此區(qū)流體與空氣 的混合冷卻效果。
3.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無填料流力冷卻塔,其特征在于該漸窄部的 壁面上設有數(shù)個檔板,可使沿擴散器壁面折返的熱液體被引導至漸窄部, 并利該擋板使壁流均勻濺散,再次與進入的冷空氣混合做熱交換。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填料流力冷卻塔,其特征在于該擋板是為 一長條體。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填料流力冷卻塔,其特征在于該擋板是為 一凸狀。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填料流力冷卻塔,其特征在于該數(shù)個擋板是 呈交錯排列。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系關于一種無填料流力冷卻塔,其包含有一塔體,于塔體內(nèi)部配置有噴流管、擴散器,塔體的頂部設有除水器且其下方周側設有冷空氣入口,該擴散器的上方及下緣設有數(shù)個擋板。當熱液體從噴流管以連續(xù)水幕狀的高速流體向上噴出后,高速流體將沿著擴散器的外壁面向上流動,復而經(jīng)過上方的數(shù)個擋板使高速流體產(chǎn)生轉向,轉向后之流體與空氣在此區(qū)域進行熱交換。而沿著擴散器外壁面折返之熱液體被引導至下緣的擋板時,將使壁流均勻濺散,再次與進入的冷空氣混合做熱交換,以提高冷卻塔的散熱性能。
文檔編號F28C3/06GK101619937SQ200810039949
公開日2010年1月6日 申請日期2008年6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6月30日
發(fā)明者張恒欽 申請人:上海良機冷卻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