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具體涉及太陽能集熱裝置,具體是一種太陽能集熱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1、太陽能集熱裝置是一種吸收太陽輻射并將產(chǎn)生的熱能傳遞到傳熱介質的裝置,其在對太陽光能的熱利用中,將吸熱面朝向太陽光能輻射方向,然后是將太陽的輻射能轉換為熱能,但由于“日出而東,日落于西”這一自然現(xiàn)象,太陽輻射方向會隨時間的流逝而發(fā)生變化,導致現(xiàn)有的太陽能集熱裝置無法對太陽光能進行充分利用,但若工作人員對太陽能集熱裝置進行控制旋轉至合適的角度,以對太陽光能進行收集,但這種控制方式一方面耗費人力,需實時對太陽能集熱裝置進行角度旋轉調節(jié),另一方面,調節(jié)角度存在較大偏差,太陽光能仍未充分收集。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為此,本發(fā)明提出適用于一種太陽能集熱裝置及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2、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太陽能集熱裝置,其包括:
3、基座,其底面的中心位置固定安裝有電機旋座,且所述電機旋座能夠驅動基座進行正、反旋轉;
4、傾斜架,其安裝在所述基座上;
5、缸座,其固定在所述傾斜架上,所述缸座內固定有推缸二;
6、傾斜驅動機構,其固定在所述推缸二的動端上;
7、板座,其由傾斜驅動機構驅動并進行往復小幅度翻轉動作,且所述板座的頂部固定有太陽能主板;
8、以及太陽能副板,其設置有兩個,并分別采用轉銷可轉動連接于所述太陽能主板的左、右兩端部上,且每個所述太陽能副板均由收折驅動機構驅動進行調節(jié)所述太陽能副板與太陽能主板之間的折起角度;
9、其中,所述太陽能主板與兩個太陽能副板分別連接有獨立的光熱集中系統(tǒng)。
10、進一步,作為優(yōu)選,各所述太陽能副板與太陽能主板之間的折起角度均設置為15°~20°。
11、進一步,作為優(yōu)選,所述收折驅動機構包括
12、弧形外座,其內設置有弧形滑道,所述弧形外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板座上;
13、弧形內座,其一端從所述弧形外座的另一端部伸入并適配滑動在所述弧形外座內,所述弧形內座的另一端可轉動連接在所述太陽能副板上,所述弧形內座的側壁上設置有弧形口,且所述弧形口的內壁上固定有弧形齒條;
14、以及齒輪,其設置在所述弧形內座的弧形口內,所述齒輪由電機進行驅動,且所述齒輪與所述弧形齒條嚙合傳動。
15、進一步,作為優(yōu)選,所述弧形外座、弧形內座與轉銷同圓心設置。
16、進一步,作為優(yōu)選,所述傾斜驅動機構包括
17、底座,其左、右兩端部均采用連接柱固定有凸臺;
18、筒殼,其設置有兩個,并分別固定在兩個所述凸臺上,每個所述筒殼的內腔中均適配滑動設置有活塞二,每個所述活塞二均連接有滑柱的一端,每個所述滑柱的另一端均穿過所述筒殼的頂口,并固定連接有頂頭,且兩個所述頂頭分別可轉動安裝在所述板座上;
19、連接座,其連接于兩個所述筒殼之間,且所述連接座固定在所述推缸二的動端上;
20、以及活塞一,其適配滑動設置在所述連接座的滑腔內,所述活塞一由固定于所述連接座底面上的推缸三進行驅動。
21、進一步,作為優(yōu)選,所述連接座的左、右兩端部分別設置有輸液道一和輸液道二,其中,所述輸液道一連通于左側的一所述筒殼內腔的底部與所述滑腔的內頂部之間,所述輸液道二連通于右側的一所述筒殼內腔的底部與所述滑腔的內底部之間。
22、進一步,作為優(yōu)選,位于活塞二下方的部分所述筒殼內、輸液道一、輸液道二以及滑腔內均填充有液壓油。
23、進一步,作為優(yōu)選,所述傾斜架的前部可轉動安裝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傾斜架的前部可轉動連接有兩個推缸一的動端,每個所述推缸一的定端均可轉動安裝在所述基座上。
24、進一步,作為優(yōu)選,所述板座與固定于所述缸座頂面上的固定板可轉動連接,所述固定板的頂面上固定有u型座,所述u型座內可轉動安裝有轉柄頭的一端,且所述轉柄頭的另一端均固定在所述太陽能主板上。
25、一種太陽能集熱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26、步驟1:預先通過電機旋座調整太陽能主板的朝向,并通過推缸一調整傾斜架的傾斜角度;
27、步驟2:通過收折驅動機構驅使太陽能副板進行下翻折起,且兩個所述太陽能副板與太陽能主板之間的折起角度相同;
28、步驟3:啟動各光熱集中系統(tǒng),并監(jiān)測太陽能主板和兩個太陽能副板的光熱收集率,若位于左側的一所述太陽能副板的光熱收集率高于所述太陽能主板的光熱收集率時,電機旋座則順時針旋轉至指定角度后,使得太陽能主板能夠及時調整至太陽光能的輻射方向,并進行光熱收集;若位于右側的一所述太陽能副板的光熱收集率高于所述太陽能主板的光熱收集率時,電機旋座則逆時針旋轉至指定角度后,使得太陽能主板能夠及時調整至太陽光能的輻射方向,并進行光熱收集;
29、步驟4:若太陽能主板因長時間連續(xù)的集熱作業(yè)后,而產(chǎn)生過熱影響,推缸三驅使活塞一進行上、下往復滑動,以此間接驅使兩個活塞二進行“左低右高”與“左高右低”的循環(huán)動作,進而增加太陽能主板表面上空氣的流通速度,以此緩解太陽能主板的過熱狀態(tài)。
30、本發(fā)明采用以上技術,與現(xiàn)有的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1、1.本發(fā)明裝置中,三個光熱集中系統(tǒng)分別通過太陽能主板與兩個太陽能副板進行光熱收集,其中,太陽能主板用于對太陽光能進行收集,而太陽能副板則用于太陽光能輻射方向變化的監(jiān)測,即其中任意一太陽能副板吸熱率高于太陽能主板的吸熱率時,電機旋座即間接驅使太陽能主板進行旋轉至太陽光能輻射所在方向,進而持續(xù)對太陽光能進行收集。
32、2.本發(fā)明裝置中設置有傾斜驅動機構,其采用液壓油作為液壓介質,當推缸三驅使活塞進行上推時,位于左側的筒殼內的液壓油量增加,使得該筒殼內的活塞二進行上滑,而位于右側的筒殼內的液壓油量則減少,使得該筒殼內的活塞二進行下滑,以此完成“左高右低”的動作;當推缸三驅使活塞進行下壓時,位于左側的筒殼內的液壓油量減少,使得該筒殼內的活塞二進行下滑,而位于右側的筒殼內的液壓油量則增加,使得該筒殼內的活塞二進行上滑,以此完成“左低右高”的動作,以此循環(huán),驅使太陽能主板表面上空氣的流通速度增加,緩解太陽能主板因持續(xù)吸熱導致的過熱狀態(tài)。
1.一種太陽能集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太陽能集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太陽能副板(2)與太陽能主板(1)之間的折起角度均設置為15°~20°。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太陽能集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折驅動機構(9)包括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太陽能集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外座(91)、弧形內座(92)與轉銷(3)同圓心設置。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太陽能集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傾斜驅動機構(15)包括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太陽能集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座(1501)的左、右兩端部分別設置有輸液道一(1502)和輸液道二(1504),其中,所述輸液道一(1502)連通于左側的一所述筒殼內腔的底部與所述滑腔的內頂部之間,所述輸液道二(1504)連通于右側的一所述筒殼內腔的底部與所述滑腔的內底部之間。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太陽能集熱裝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活塞二(1507)下方的部分所述筒殼內、輸液道一(1502)、輸液道二(1504)以及滑腔內均填充有液壓油。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太陽能集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傾斜架(5)的前部可轉動安裝在所述基座(6)上,所述傾斜架(5)的前部可轉動連接有兩個推缸一(8)的動端,每個所述推缸一(8)的定端均可轉動安裝在所述基座(6)上。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太陽能集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座(10)與固定于所述缸座(4)頂面上的固定板(11)可轉動連接,所述固定板(11)的頂面上固定有u型座(13),所述u型座(13)內可轉動安裝有轉柄頭(12)的一端,且所述轉柄頭(12)的另一端均固定在所述太陽能主板(1)上。
10.一種太陽能集熱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