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厭氧消化生化組合污泥處理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水處理工藝后續(xù)的污泥處理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能連續(xù)處理污泥中的有機物的厭氧消化生化組合污泥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污泥是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含水率不同的廢棄物,它是污水處理的附屬產物。近年來,隨著城鄉(xiāng)污水處理比例的大幅增加,污水處理產生的污泥量也隨之增長,產量十分驚人,由于污泥的無害化處理和循環(huán)利用設施嚴重不足,致使大量污泥簡單堆置,極易對環(huán)境造成二次污染,社會反響強烈,污泥處理處置的減量化問題亟待能夠得到很好的解決。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理是解決城市水污染問題同等重要而又緊密關聯(lián)的兩個系統(tǒng),解決不好污泥的問題就不可能從根本上實現水環(huán)境的改善。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采用厭氧消化生化組合污泥處理裝置工藝對污水處理全流程的污泥減量化的厭氧消化生化組合污泥處理裝置。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厭氧消化生化組合污泥處理裝置,包括原水池、厭氧生化組合池和清水池,所述原水池、厭氧生化組合池、清水池相互獨立,原水池的進水口連接原水進水管道,原水池的進水口處設有一進水倉,該進水倉內設有傾斜設置的格柵,進水倉的底部設有開口,原水池的底部設有一原水栗,該原水栗通過原水出管連接至厭氧生化組合池;所述厭氧生化組合池由厭氧區(qū)和好氧區(qū)兩部分組成,厭氧區(qū)與原水栗連接,厭氧區(qū)半包圍好氧區(qū),好氧區(qū)的頂部右側設有溢流堰,該好氧區(qū)的內部設有數個曝氣機,好氧區(qū)的底部左側設有循環(huán)栗,該循環(huán)栗通過管道連接厭氧區(qū),好氧區(qū)的底部右側設有清水栗,該清水栗通過管道連接清水池。
[0005]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方案:所述曝氣機與外部的鼓風機連接。
[000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方案:所述清水池內同樣設有清水栗,該清水栗通過管道連接外部水管。
[000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厭氧消化生化組合污泥處理裝置通過厭氧生化組合池對污水處理全流程的污泥減量化,效果顯著,其產泥量完全可以達到污水處理不同工藝段的負荷標準,滿足生產工藝需要,同時可以根據生產工藝情況進行組合多級并聯(lián)或者串聯(lián)使用,利于推廣。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9]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0]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厭氧消化生化組合污泥處理裝置,包括原水池1、厭氧生化組合池2和清水池3,所述原水池1、厭氧生化組合池2、清水池3相互獨立,原水池I的進水口連接原水進水管道,原水通過管道排放至原水池I,原水池I的進水口處設有一進水倉101,該進水倉101內設有傾斜設置的格柵102,用于粗過濾,進水倉101的底部設有開口,將原水排至原水池I,原水池I的底部設有一原水栗103,該原水栗103通過原水出管連接至厭氧生化組合池2;所述厭氧生化組合池2由厭氧區(qū)201和好氧區(qū)202兩部分組成,厭氧區(qū)201與原水栗103連接,厭氧區(qū)201半包圍好氧區(qū)202,好氧區(qū)202的頂部右側設有溢流堰,厭氧區(qū)201內的液體通過溢流堰進入好氧區(qū)202,該好氧區(qū)202的內部設有數個曝氣機203,該曝氣機203與外部的鼓風機21連接,好氧區(qū)202的底部左側設有循環(huán)栗204,該循環(huán)栗204通過管道連接厭氧區(qū)201,好氧區(qū)202的底部右側設有清水栗205,該清水栗205通過管道連接清水池3,將處理后的清水排放至清水池3進行貯存,該清水池3內設有清水栗205,清水栗205通過管道連接外部水管,將清水排出利用。
[0011]本實用新型通過厭氧生化組合池2對污水處理全流程的污泥減量化,效果顯著,其產泥量完全可以達到污水處理不同工藝段的負荷標準,滿足生產工藝需要,同時可以根據生產工藝情況進行組合多級并聯(lián)或者串聯(lián)使用(部分企業(yè)在兼顧投資的基礎上可分步組合實施,以最大程度地節(jié)約投資成本)。
[0012]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厭氧消化過程在隔絕氧氣的情況下,污泥中的有機物先是被腐生細菌代謝,轉化為有機酸,然后厭氧的甲烷細菌降解有機酸為甲烷和二氧化碳,具體工作原理如下:
[0013]第I階段一一水解產酸階段:污水中不溶性大分子有機物,如多糖、淀粉、纖維素、烴類(烷、烯、炔等)水解,主要產物為甲、乙、丙、丁酸、乳酸;緊接著氨基酸、蛋白質、脂肪水解生成氨和胺,多肽等。
[0014]第Π階段一一厭氧發(fā)酵產氣階段:第I階段產物甲酸、乙酸、甲胺、甲醇和⑶2+H2等小分子有機物在產甲烷菌的作用下,通過甲烷菌的發(fā)酵過程將這些小分子有機物轉化為甲烷。所以在水解酸化階段C0D、B0D值變化不很大,僅在產氣階段由于構成COD或BOD的有機物多以C02和H2的形式逸出,才使廢水中COD、BOD明顯下降。
[0015]在酸化階段,發(fā)酵細菌將有機物水解轉化為能被甲烷菌直接利用的第I類小分子有機物,如乙酸、甲酸、甲醇和甲胺等;第2類為不能被甲烷菌直接利用的有機物,如丙酸、丁酸、乳酸、乙醇等,不完全厭氧消化或發(fā)酵到此結束。如果繼續(xù)全厭氧過程,則產氫、產乙酸菌將第2類有機物進一步轉化為氫氣和乙酸。
[0016]第Π階段生化過程是產甲烷細菌把甲酸、乙酸、甲胺、甲醇等基質通過不同途徑轉化為甲烷,其中最主要的基質為乙酸。
[0017]厭氧消化生化組合裝置代替了傳統(tǒng)活性污泥法中的好氧池和二沉池,大大提高了系統(tǒng)固液分離的能力。是固液分離技術與生物技術有機結合的新型廢水污泥處理技術。它利用厭氧組件將生化反應池中的活性污泥和大分子有機物截留住(0.1微米至數微米的物質均被截留),省掉了好氧池和二沉池。因此,活性污泥濃度可以大大提高,水力停留時間(HRT)和污泥停留時間(SRT)可以分別控制,而難降解的物質在反應器中不斷反應和降解。
[0018]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jié),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0019]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主權項】
1.一種厭氧消化生化組合污泥處理裝置,包括原水池(I)、厭氧生化組合池(2)和清水池(3),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池(I)、厭氧生化組合池(2)、清水池(3)相互獨立,原水池(I)的進水口連接原水進水管道,原水池(I)的進水口處設有一進水倉(101),該進水倉(101)內設有傾斜設置的格柵(102),進水倉(101)的底部設有開口,原水池(I)的底部設有一原水栗(103),該原水栗(103)通過原水出管連接至厭氧生化組合池(2);所述厭氧生化組合池(2)由厭氧區(qū)(201)和好氧區(qū)(202)兩部分組成,厭氧區(qū)(201)與原水栗(103)連接,厭氧區(qū)(201)半包圍好氧區(qū)(202),好氧區(qū)(202)的頂部右側設有溢流堰,該好氧區(qū)(202)的內部設有數個曝氣機(203),好氧區(qū)(202)的底部左側設有循環(huán)栗(204),該循環(huán)栗(204)通過管道連接厭氧區(qū)(201),好氧區(qū)(202)的底部右側設有清水栗(205),該清水栗(205)通過管道連接清水池⑶。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厭氧消化生化組合污泥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氣機(203)與外部的鼓風機(21)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厭氧消化生化組合污泥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池(3)內同樣設有清水栗(205),該清水栗(205)通過管道連接外部水管。
【專利摘要】一種厭氧消化生化組合污泥處理裝置,包括原水池、厭氧生化組合池和清水池,所述原水池的底部設有一原水泵,該原水泵通過原水出管連接至厭氧生化組合池;所述厭氧生化組合池由厭氧區(qū)和好氧區(qū)兩部分組成,厭氧區(qū)半包圍好氧區(qū),好氧區(qū)的頂部右側設有溢流堰,該好氧區(qū)的底部左側設有循環(huán)泵,該循環(huán)泵通過管道連接厭氧區(qū),好氧區(qū)的底部右側設有清水泵,該清水泵通過管道連接清水池;該厭氧消化生化組合污泥處理裝置通過厭氧生化組合池對污水處理全流程的污泥減量化,效果顯著,其產泥量完全可以達到污水處理不同工藝段的負荷標準,滿足生產工藝需要,同時可以根據生產工藝情況進行組合多級并聯(lián)或者串聯(lián)使用,利于推廣。
【IPC分類】C02F3/30
【公開號】CN205204907
【申請?zhí)枴緾N201521026944
【發(fā)明人】孫以昱
【申請人】云南中大環(huán)境治理工程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5月4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