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泵的氣囊驅動機構及具有該機構的氣泵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氣泵的氣囊驅動機構,包括氣囊、用于供氣體進出氣囊的通道、用于驅動氣囊進行抽氣或充氣操作的驅動裝置、用于防止驅動件撞擊支架并使氣囊復位的防撞件,氣囊通過一支架固定在氣泵的殼體內部;通道開設于殼體上并與氣囊連通;驅動裝置包括動力組件及連接于氣囊用以驅動氣囊進行往復運動的驅動件,動力組件設于殼體上;防撞件穿過驅動件并與該驅動件固接,且防撞件的第一端連接于支架,防撞件的第二端連接于動力組件。由于配置有防撞件,一方面可以防止驅動件撞擊支架,避免產生撞擊噪音,另一方面使到氣囊及時復位,避免氣泵抽氣時產生的真空將氣囊吸癟而無法完成抽氣操作。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具有該機構的氣泵。
【專利說明】氣栗的氣囊驅動機構及具有該機構的氣栗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氣泵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氣泵的氣囊驅動機構及具有該機構的氣泵。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市場帶有氣囊和電機的氣泵,一般只作為充氣氣泵,壓力60KPa左右,流量約0.5LPM (升/分鐘),但是,其內的氣囊無法在壓縮完氣體后自動歸位,以致無法進行有效的抽氣操作,同時,由于用以驅動氣囊的驅動件與用以固定氣囊的支架產生碰撞,產生很大的噪音。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技術手段以解決上述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之缺陷,提供一種具有用于防止驅動件撞擊支架并使氣囊復位的防撞件的氣泵的氣囊驅動機構,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氣囊無法在壓縮完氣體后自動歸位、驅動件容易與支架發(fā)生碰撞以致產生較大噪音的問題。同時,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具有該機構的氣泵。
[0005]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氣泵的氣囊驅動機構,包括:
[0006]氣囊,所述氣囊通過一支架固定在所述氣泵的殼體內部;
[0007]用于供氣體進出所述氣囊的通道,所述通道開設于所述殼體上并與所述氣囊連通;
[0008]用于驅動所述氣囊進行抽氣或充氣操作的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包括動力組件及連接于所述氣囊用以驅動所述氣囊進行往復運動的驅動件,所述動力組件設于所述殼體上;及
[0009]用于防止所述驅動件撞擊所述支架并使所述氣囊復位的防撞件,所述防撞件穿過所述驅動件并與該驅動件固接,且所述防撞件的第一端連接于所述支架,所述防撞件的第二端連接于所述動力組件。
[0010]具體地,所述防撞件為一剛性連接桿。
[0011]進一步地,于所述支架上設有可容所述剛性連接桿的第一端插入的第一凹槽。
[0012]進一步地,所述動力組件包括電機及連接于所述電機的輸出軸的偏心輪,所述偏心輪上開設有可容所述剛性連接桿的第二端插入的第二凹槽。
[0013]具體地,所述氣囊在其下端凸出有凸起部,所述驅動件設有與所述凸起部對應連接的連接孔。
[0014]進一步地,所述氣囊具有兩個,且該兩個氣囊分設于所述殼體內部兩側;
[0015]所述驅動件設有與兩個所述凸起部對應連接的兩個連接孔。
[0016]進一步地,所述通道具有兩個,其分別為供所述殼體外部的氣體進入所述氣囊的第一通道及供所述氣囊的氣體流出至所述殼體外部的第二通道,且所述第一通道與第二通道呈間隔設置。
[0017]進一步地,在所述第一通道的內部設有防止已進入所述氣囊的氣體倒流的第一止回裝置,在所述第二通道的內部設有防止已流出至所述殼體外部的氣體倒流的第二止回裝置。
[0018]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止回裝置為橡膠止回墊片或氣體止回閥;
[0019]所述第二止回裝置為橡膠止回墊片或氣體止回閥。
[0020]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氣泵,具有上述的氣囊驅動機構。
[0021]本實用新型的氣泵的氣囊驅動機構的技術效果為:由于配置有防撞件,一方面可以防止驅動件撞擊支架,避免產生撞擊噪音;另一方面再借由防撞件在抽完后氣后產生的反作用力,使到氣囊隨著防撞件的反作用力作用而及時復位,避免氣泵抽氣時產生的真空將氣囊吸癟而無法完成抽氣操作。
[0022]本實用新型的氣泵技術效果為:由于氣泵的氣囊驅動機構配置有防撞件,一方面可以防止驅動件撞擊支架,避免產生撞擊噪音;另一方面再借由防撞件在抽完后氣后產生的反作用力,使到氣囊隨著防撞件的反作用力作用而及時復位,避免氣泵抽氣時產生的真空將氣囊吸癟而無法完成抽氣操作。由此,不但保證了氣泵的靜音操作,而且還能降低驅動件與支架之間的撞擊耗損,大大提高氣泵的使用壽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3]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氣泵的立體圖;
[0024]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氣泵的內部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6]請參閱圖1及圖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氣泵100的氣囊驅動機構,包括氣囊20、通道30、驅動裝置40及防撞件50,下面對氣囊驅動機構的各部件作進一步的描述:
[0027]氣囊20通過一支架60固定在所述氣泵的殼體70內部;
[0028]通道30用于供氣體進出氣囊20,該通道30開設于殼體70上并與氣囊20連通;
[0029]驅動裝置40用于驅動氣囊20進行抽氣或充氣操作的,其包括動力組件41及連接于氣囊20用以驅動氣囊20進行往復運動的驅動件42,動力組件41設于殼體70上;及
[0030]防撞件50用于防止驅動件42撞擊支架60并使氣囊20復位,該防撞件50穿過驅動件42并與該驅動件42固接,具體地,驅動件42于其上開設有一穿插孔421,而防撞件50插入該穿插孔421并與其固接,優(yōu)選地,兩者可為螺紋固接,但本方案的實施不以此為限。同時,防撞件50的第一端連接于支架60,防撞件50的第二端連接于動力組件41。
[0031]由于配置有防撞件50,一方面可以防止驅動件42撞擊支架60,避免產生撞擊噪音;另一方面再借由防撞件50在抽完后氣后產生的反作用力,使到氣囊20隨著防撞件50的反作用力作用而及時復位,避免氣泵100抽氣時產生的真空將氣囊20吸癟而無法完成抽氣操作。[0032]請參閱圖2,防撞件50為一剛性連接桿50a,借由剛性連接桿50a的剛性特性,當氣泵100進行抽氣操作時,動力組件41工作,并通過剛性連接桿50a將動力傳至驅動件42,以使驅動件42驅動氣囊20進行往復運動;而隨著氣囊20不斷地流出氣體,驅動件42逐漸靠近支架60,但由于剛性連接桿50a與驅動件42固接并且其第一端連接于支架60,那么在氣囊20流出完氣體后,剛性連接桿50a的第一端隔開驅動件42與支架60兩者,避免兩者發(fā)生碰撞而產生噪音,同時,也因剛性連接桿50a的第一端隔開驅動件42與支架60兩者的緣故,而使到驅動件42能夠及時地將氣囊20驅動復位,避免氣泵100抽氣時產生的真空將氣囊20吸癟而無法完成抽氣操作。
[0033]較佳地,于支架60上設有可容剛性連接桿50a的第一端插入的第一凹槽81,具體為,在支架60對向于剛性連接桿50a的第一端的位置處開設有第一凹槽81,剛性連接桿50a的第一端插于第一凹槽81內。通過在支架60上開設有第一凹槽81,并使剛性連接桿50a的第一端插于第一凹槽81內,不但簡單有效地實現(xiàn)剛性連接桿50a的第一端與支架60的連接,而且還便于生產加工。
[0034]進一步地,動力組件41包括電機411及連接于電機411的輸出軸的偏心輪412,偏心輪412上開設有可容剛性連接桿50a的第二端插入的第二凹槽82,具體為,在偏心輪412對向于剛性連接桿50a的第二端的位置處開設有第二凹槽82,剛性連接桿50a的第二端插于第二凹槽82內。其中,電機411和偏心輪412的設置,主要為借助電機411的輸出軸的圓周轉動,以帶動偏心輪412偏心轉動,即相當于電機411帶動曲軸轉動,而偏心輪412的轉動力經剛性連接桿50a傳至驅動件42,再由驅動件42驅動氣囊20進行往復運動,以使氣囊20流入氣體或流出氣體。再有,通過在偏心輪412上開設有第二凹槽82,并使剛性連接桿50a的第二端插于第二凹槽82內,不但簡單有效地實現(xiàn)剛性連接桿50a的第二端與偏心輪412的連接,而且還便于生產加工。
[0035]請再參閱圖2,氣囊20在其下端凸出有凸起部21,驅動件42設有與凸起部21對應連接的連接孔422。其中,凸起部21的設置,主要為便于部件與氣囊20連接,而本實施例的驅動件42設有與凸起部21對應連接的連接孔422,當然亦可在驅動件42設有用以夾持凸起部21的夾持件,以實現(xiàn)驅動件42對氣囊20的夾持連接,同理,只要在驅動件42上設置有能夠與凸起部21連接的連接部件也屬于本實施例的保護范圍。
[0036]作為本實施例的優(yōu)選方案,氣囊20具有兩個,且該兩個氣囊20分設于殼體70內部兩側,對應地,驅動件42設有與兩個凸起部21對應連接的兩個連接孔422。由于氣囊20具有兩個,可較好地保證氣泵100的抽氣或充氣動力,擴大了其使用范圍。而氣囊20具有三個或三個以上也屬于本實施例的保護范疇。
[0037]作為本實施例的優(yōu)選方案,通道30具有兩個,其分別為供殼體70外部的氣體進入氣囊20的第一通道31及供氣囊20的氣體流出至殼體70外部的第二通道32,且第一通道31與第二通道32呈間隔設置。由于第一通道31、第二通道32,較好控制氣體的流入或流出氣囊20。
[0038]請再參閱圖2,在第一通道31的內部設有防止已進入氣囊20的氣體倒流的第一止回裝置91,在第二通道32的內部設有防止已流出至殼體70外部的氣體倒流的第二止回裝置92。通過設置有第一止回裝置91,當氣體進入氣囊20時,除了避免氣體發(fā)生倒流而逃至殼體70外部,還能進一步地保證氣泵100本身的氣密性;同理,通過設置有第二止回裝置92,當氣體流出至殼體70外部時,除了避免氣體通過第二通道32直接進入氣囊20外,還能進一步地保證氣泵100本身的氣密性及對氣體的控制。
[0039]進一步地,第一止回裝置91為橡膠止回墊片或氣體止回閥,第二止回裝置92為橡膠止回墊片或氣體止回閥。其中,第一止回裝置91和/或第二止回裝置92采用橡膠止回墊片只要將其直接設置在對應的第一通道31和/或第二通道32內即可;而采用氣體止回閥,一般是微型的氣體止回閥,也是將其直接設置在對應的第一通道31和/或第二通道32內即可。
[0040]另外,本實施例的殼體70主要由上蓋、中殼和底座組成,第一通道31和第二通道32均開設于上蓋上并延伸至中殼,而該中殼固定設置于上蓋與底座之間,支架60固定設置于中殼下端,使到氣體流入或流出時,將直接通過中殼上的第一通道31的部分或第二通道32的部分流入或流出氣囊20,以此縮短氣流路徑,大大減少了可能存在的漏氣點,從而提高產品的可靠性。
[0041]下面結合各圖式,對本實用新型的氣囊驅動機構作進一步的描述:
[0042]電機411通電工作后,其配置的輸出軸會作圓周轉動,而輸出軸會帶動偏心輪412偏心轉動,而偏心輪412的轉動力經剛性連接桿50a傳至驅動件42,再由驅動件42驅動氣囊20進行往復運動,以使氣囊20流入氣體或流出氣體。若氣泵100為進行抽氣操作時,隨著氣囊20不斷地流出氣體,驅動件42逐漸靠近支架60,但由于剛性連接桿50a與驅動件42固接并且其第一端連接于支架60,那么在氣囊20流出完氣體后,剛性連接桿50a的第一端隔開驅動件42與支架60兩者,避免兩者發(fā)生碰撞而產生噪音,同時,也因剛性連接桿50a的第一端隔開驅動件42與支架60兩者的緣故,而使到驅動件42能夠及時地將氣囊20驅動復位,避免氣泵100抽氣時產生的真空將氣囊20吸癟而無法完成抽氣操作。
[0043]請參閱圖1及圖2,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氣泵100,具有上述的氣囊驅動機構。由于氣泵100的氣囊驅動機構配置有防撞件50,一方面可以防止驅動件42撞擊支架60,避免產生撞擊噪音;另一方面再借由防撞件50在抽完后氣后產生的反作用力,使到氣囊20隨著防撞件50的反作用力作用而及時復位,避免氣泵100抽氣時產生的真空將氣囊20吸癟而無法完成抽氣操作。由此,不但保證了氣泵100的靜音操作,而且還能降低驅動件42與支架60之間的撞擊耗損,大大提高氣泵100的使用壽命。
[0044]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而已,其結構并不限于上述列舉的形狀,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氣泵的氣囊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氣囊,所述氣囊通過一支架固定在所述氣泵的殼體內部; 用于供氣體進出所述氣囊的通道,所述通道開設于所述殼體上并與所述氣囊連通; 用于驅動所述氣囊進行抽氣或充氣操作的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包括動力組件及連接于所述氣囊用以驅動所述氣囊進行往復運動的驅動件,所述動力組件設于所述殼體上;及 用于防止所述驅動件撞擊所述支架并使所述氣囊復位的防撞件,所述防撞件穿過所述驅動件并與該驅動件固接,且所述防撞件的第一端連接于所述支架,所述防撞件的第二端連接于所述動力組件。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氣泵的氣囊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件為一剛性連接桿。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氣泵的氣囊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支架上設有可容所述剛性連接桿的第一端插入的第一凹槽。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氣泵的氣囊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組件包括電機及連接于所述電機的輸出軸的偏心輪,所述偏心輪上開設有可容所述剛性連接桿的第二端插入的第二凹槽。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氣泵的氣囊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囊在其下端凸出有凸起部,所述驅動件設有與所述凸起部對應連接的連接孔。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氣泵的氣囊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囊具有兩個,且該兩個氣囊分設于所述殼體內部兩側; 所述驅動件設有與兩個所述凸起部對應連接的兩個連接孔。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氣泵的氣囊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具有兩個,其分別為供所述殼體外部的氣體進入所述氣囊的第一通道及供所述氣囊的氣體流出至所述殼體外部的第二通道,且所述第一通道與第二通道呈間隔設置。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氣泵的氣囊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通道的內部設有防止已進入所述氣囊的氣體倒流的第一止回裝置,在所述第二通道的內部設有防止已流出至所述殼體外部的氣體倒流的第二止回裝置。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氣泵的氣囊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回裝置為橡膠止回墊片或氣體止回閥; 所述第二止回裝置為橡膠止回墊片或氣體止回閥。
10.一種氣泵,其特征在于:具有權利要求1-9任一項所述的氣囊驅動機構。
【文檔編號】F04B53/00GK203570553SQ201320750098
【公開日】2014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1月22日
【發(fā)明者】孫合情 申請人:深圳市集創(chuàng)興電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