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汽車干式雙離合器的冷卻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汽車干式雙離合器,特別是一種汽車干式雙離合器的冷卻裝置。
背景技術:
雙離合變速器具有兩個離合器,將變速器檔位按奇、偶分開布置,分別與兩個離合器連接,當變速器工作時兩個檔位處于嚙合狀態(tài),一個離合器工作,另一個離合器處于待工作狀態(tài),通過兩個離合器的交替切換實現(xiàn)變速器換擋。雙離合變速器具有傳動效率高、換擋無動力中斷、車輛運行舒適性、加速性和燃油經(jīng)濟性好等優(yōu)點。雙離合器有干式和濕式兩種結構形式,濕式離合器具有傳遞扭矩容量大、磨損小、壽命長等特點,但處于分離狀態(tài)的濕式多片離合器由于主、從動盤的相互滑轉,會產(chǎn)生較大的摩擦阻力使傳動效率降低,因濕式離合器需要輔助動力及專業(yè)傳動油,這會導致動力總·體輸出效率降低及離合器制造和使用成本提高。干式離合器與濕式離合器相比具有結構簡單、傳遞效率高、成本低等優(yōu)點,但干式離合器有滑摩發(fā)熱和磨損大兩大問題。汽車在平穩(wěn)起步、低速爬行、平順換擋等工況中離合器是處于滑摩狀態(tài),這會產(chǎn)生大量熱量,離合器各部件溫度升高,而離合器摩擦盤的磨損也會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過高的表面溫度還會使摩擦盤和壓盤產(chǎn)生變形甚至燒蝕破壞,直接影響離合器的分離/接合控制特性、承載能力和使用壽命等。濕式離合器由于有流動的傳動油可以較快帶走熱量,所以濕式離合器各部件不會溫度很高。而為了保證干式雙離合器的工作性能和提高使用壽命,就需要一個方案來解決干式雙離合器的散熱問題。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公布的一種汽車干式雙離合器冷卻裝置申請?zhí)?00610095124. 8,公開號CN1920318,找到了一種解決干式離合器散熱和磨損問題的方案。該裝置通過在雙離合器式自動變速器的殼體(2 )上設置進氣口( 11)、排氣口( 5 ),在進氣口(11)上安裝電機驅動的鼓風機(12),在變速器殼體(2)內部設置導流管(10),在飛輪盤(I)和離合器蓋(9)上開徑向通風孔,構成空氣冷卻系統(tǒng),利用冷卻空氣對離合器部件進行強制冷卻,降低其工作溫度,以解決干式雙離合器由于工作溫度高而影響工作性能和使用壽命的問題。這種方案采用電動鼓風機作為冷卻空氣輸入的動力裝置,輸入的冷卻空氣通過內部導流管引流到離合器內部中心位置,但是增加的鼓風機和導流管會導致離合器的橫向和縱向體積增大,這對于動力總成布置影響會比較大。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xiàn)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結構緊湊的汽車干式雙離合器的冷卻裝置。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一種汽車干式雙離合器的冷卻裝置,離合器包括與發(fā)動機輸出軸相連接的離合器前蓋、離合器殼體,離合器殼體內具有飛輪盤、摩擦盤、壓盤、膜片彈簧以及由以上部件構成的若干腔室,其特征在于,本冷卻裝置包括開設在離合器前蓋上的進氣口和開設在離合器殼體上的排氣口,在離合器前蓋上還具有能將氣流帶進離合器殼體內各個腔室的螺旋葉片組件。離合器前蓋通過螺栓分別與發(fā)動機輸出軸相連接,當發(fā)動機輸出軸轉動輸入動力時,離合器前蓋也會一起轉動。螺旋葉片組件與離合器前蓋設置在一起,離合器前蓋轉動帶動螺旋葉片組件旋轉并將外部氣流送進離合器殼體內,輸入的冷卻空氣作用于摩擦盤和壓盤表面,帶走其上的熱量,最終從排氣口排出到離合器殼體外,從而達到冷卻離合器的目的。由于螺旋葉片組件依靠發(fā)動機輸出軸提供動力,所以不用添加動力裝置,節(jié)省了離合器的占用空間,結構簡單緊湊,整體布局也更為合理。在上述的汽車干式雙離合器的冷卻裝置中,所述的螺旋葉片組件上還固連有能增大氣流輸入量的輔助葉片。輔助葉片隨螺旋葉片組件一起轉動,增大了空氣的輸入量,使得散熱更快。在上述的汽車干式雙離合器的冷卻裝置中,所述的輔助葉片與螺旋葉片組件通過焊接固連在一起。焊接連接比較牢固,經(jīng)久耐用。 在上述的汽車干式雙離合器的冷卻裝置中,所述的飛輪盤、摩擦盤、壓盤、膜片彈簧上均設有將各個腔室連通的通氣孔。各個通氣孔增大了氣體流通量,方便各個零件的散熱。在上述的汽車干式雙離合器的冷卻裝置中,所述的螺旋葉片組件與離合器前蓋為一體成型。離合器前蓋普遍為金屬材料制成,可以在離合器前蓋上沖壓出螺旋葉片組件,提高了螺旋葉片與離合器前蓋的連接牢固度,也節(jié)省了制造材料。在上述的汽車干式雙離合器的冷卻裝置中,所述的排氣口處還設有擋塵罩。在排氣口處安裝擋塵罩后,可以防止外界較大的物件從排氣口進入到殼體內,阻礙變速器的正常運作以及損壞或磨損變速器的零部件。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汽車干式雙離合器的冷卻裝置具有以下優(yōu)點I.結構簡單緊湊,布局合理,不需要輔助動力裝置和導流管。2.飛輪盤、摩擦盤、壓盤、膜片彈簧上均設有將各個腔室連通的通氣孔,保證散熱效率,提高了干式雙離合器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壽命。
圖I是本汽車干式離合器冷卻裝置的工作示意圖。圖2是離合器前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I、離合器前蓋;2、離合器殼體;3、飛輪盤;4、摩擦盤;5、壓盤;6、膜片彈簧;7、進氣口 ;8、排氣口 ;9、螺旋葉片組件;10、輔助葉片;11、通氣孔;12、擋塵罩。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如圖I所示,汽車的干式雙離合器包括離合器前蓋I、離合器殼體2,離合器殼體2內具有飛輪盤3、摩擦盤4、壓盤5、膜片彈簧6以及由以上部件構成的若干腔室。因干式雙離合器在滑摩時會產(chǎn)生大量熱量而干式雙離合器的熱容量又較小,導致離合器殼體2內的零部件溫度升高,會嚴重影響干式雙離合器的使用性能。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干式雙離合器的散熱問題,從而保證干式雙離合器的工作性能和提高使用壽命。本汽車干式雙離合器的冷卻裝置包括開設在離合器前蓋I上的進氣口 7和開設在離合器殼體2上的排氣口8,在離合器前蓋I上還具有能將氣流帶進離合器殼體2內各個腔室的螺旋葉片組件9。具體來說,如圖I、圖2所示,在離合器前蓋I上沖壓出螺旋葉片組件9,當離合器前蓋I旋轉時,由于螺旋葉片組件9的作用,會有冷卻空氣通過進氣口 7輸入到離合器殼體2內。當然,還可以在螺旋葉片組件9上焊接若干輔助葉片10,輔助葉片10的作用時為了增加冷卻空氣的輸入總量。飛輪盤3、摩擦盤4、壓盤5、膜片彈簧6上均設有將各個腔室連通的通氣孔11,當流動的冷卻空氣通過各個腔室時,由于通氣孔11和零部件之間的存在縫隙,冷卻空氣如圖I中的箭頭方向流動并帶走摩擦盤4和壓盤5表面的熱量,最終從排氣口8排出到離合器殼體2外,從而達到冷卻離合器的目的。排氣口 8處還設有擋塵罩12,可以防止大顆?;覊m或者物件進入離速器殼體2內影響離速器的正常工作。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 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離合器前蓋I、離合器殼體2、飛輪盤3、摩擦盤4、壓盤5、膜片彈簧6、進氣口 7、排氣口 8、螺旋葉片組件9、輔助葉片10、通氣孔11、擋塵罩12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
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干式雙離合器的冷卻裝置,離合器包括與發(fā)動機輸出軸相連接的離合器前蓋(I)、離合器殼體(2),離合器殼體(2)內具有飛輪盤(3)、摩擦盤(4)、壓盤(5)、膜片彈簧(6)以及由以上部件構成的若干腔室,其特征在于,本冷卻裝置包括開設在離合器前蓋(I)上的進氣口 (7)和開設在離合器殼體(2)上的排氣口(8),在離合器前蓋(I)上還具有能將氣流帶進離合器殼體(2 )內各個腔室的螺旋葉片組件(9 )。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汽車干式雙離合器的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葉片組件(9)上還固連有能增大氣流輸入量的輔助葉片(10)。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干式雙離合器的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輔助葉片(10)與螺旋葉片組件(9)通過焊接固連在一起。
4.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汽車干式雙離合器的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飛輪盤(3)、摩擦盤(4)、壓盤(5)、膜片彈簧(6)上均設有將各個腔室連通的通氣孔(11)。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汽車干式雙離合器的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葉片組件(9)與離合器前蓋(I)為一體成型。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汽車干式雙離合器的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氣口(8)處還設有擋塵罩(1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干式雙離合器的冷卻裝置,屬于汽車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xiàn)有的冷卻裝置是增加的鼓風機和導流管,會導致離合器的橫向和縱向體積增大而影響動力總成布置的問題。離合器包括與發(fā)動機輸出軸相連接的離合器前蓋、離合器殼體,離合器殼體內具有飛輪盤、摩擦盤、壓盤、膜片彈簧以及由以上部件構成的若干腔室,本汽車干式雙離合器的冷卻裝置包括開設在離合器前蓋上的進氣口和開設在離合器殼體上的排氣口,在離合器前蓋上還具有能將氣流帶進離合器殼體內各個腔室的螺旋葉片組件。由于螺旋葉片組件依靠發(fā)動機輸出軸提供動力,所以不用添加動力裝置,節(jié)省了離合器的占用空間,結構簡單緊湊,整體布局也更為合理。
文檔編號F16D13/58GK202674085SQ20122025418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5月29日
發(fā)明者徐炬鑫, 陳勇, 羅大國, 劉文忠, 古興生, 趙福全 申請人: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