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永磁傳動技術的雙動力輸入減速器及其動力切換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減速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永磁傳動技術的雙動力輸入減速器及其動力切換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具有兩個動力輸入端的齒輪傳動減速機構上,動力輸入端一通過第一動力輸入組件連接第一電機,動力輸入端二通過第二動力輸入組件連接第二電機;第一動力輸入組件和第二動力輸入組件的結構均基于永磁傳動技術設計,其內部設有導體盤和永磁盤,永磁盤上的磁體分布為N、S的間隔布置,在導體盤旋轉時,會產生磁扭矩,導體盤和永磁盤間的氣隙由調節(jié)機構調節(jié),完成電機與齒輪傳動機構的接合和斷開的切換。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隔離了負載與電機之間的硬連接,既能實現負載的緩沖啟動,又可以實現運行中的電機檢修和消缺。
【專利說明】
基于永磁傳動技術的雙動力輸入減速器及其動力切換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減速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永磁傳動技術的雙動力輸入減速器及其動力切換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雙動力輸入式減速器因其雙輸入的特點,在多種場合的機械設備上取得應用,其結構包括圓柱齒輪減速器、蝸桿減速器、行星齒輪式減速器等形式,其中圓柱齒輪減速器的雙動力是采取相同的轉速和扭矩,而蝸桿減速器和行星齒輪式減速器的雙動力則可以具有不同的轉速和扭矩。
[0003]圓柱齒輪減速器里最簡單的雙輸入結構是輸入軸為一根軸,軸由減速器兩側伸出。因為結構空間限制,有時一根輸入軸上沒有多余空間同時布置電機、聯軸器和制動器,就會在減速器一側安裝電動機,聯軸器與一個輸入軸相連,另一側的輸入軸上安裝制動用的制動輪和制動器,門式和橋式、鑄造吊等吊車的起升機構或其他空間有限的地方多這樣布置。
中國專利申請?zhí)枮?01310258179.6的專利文件還公開了一種“雙動力輸入驅動系統”,其結構包括發(fā)動機、電動機、第一動力輸入組件、第二動力輸入組件和變速器,第一動力輸入組件和第二動力輸入組件分別以可接合或斷開的方式與變速器的動力輸入端配合;發(fā)動機的動力輸出端與第一動力輸入組件的動力輸入端傳動配合,電動機的動力輸出端與第二動力輸入組件的動力輸入端傳動配合,所述動力輸入端為動力輸入軸,動力輸入軸上以可軸向滑動圓周方向傳動的方式外套設置動力接合器,動力輸入軸通過該動力接合器與第一動力輸入組件接合傳動、與第二動力輸入組件接合傳動或形成斷開傳動,本發(fā)明具有相對獨立的雙動力輸入,且結構簡單緊湊,通常為發(fā)動機和電機輸入,根據車輛行駛的路況可隨意切換動力,使汽車適用于復雜路況的行駛,特別是鄉(xiāng)村和山地路況,對于三輪車和四輪車來說,大大擴展了其適用范圍,降低車輛的使用成本,節(jié)約驅動能源。
[0004]另一個中國專利申請?zhí)枮?00410077702.6的專利文件公開了“一種雙動力輸入自動切換減速器”,其結構包括有第一電動機、第二電動機、蝸桿、蝸輪、輸出軸、箱體及由撥爪、內星輪、外環(huán)、滾柱、彈簧組成的超越離合器,內星輪與輸出軸聯接,外環(huán)套置在內星輪的外側,若干組滾柱和彈簧的組件分別裝在內星輪所設的相應周向楔形槽內,撥爪與第一電動機的輸出軸聯接,且撥爪插接在滾柱與內星輪之間,蝸桿與第二電動機的輸出軸相連,蝸輪與蝸桿組成螺旋傳動副,且蝸輪空套在減速器輸出軸上,外環(huán)通過連接件與蝸輪連接。本發(fā)明結構簡單,傳動平穩(wěn),可隨著負荷變化自動切換動力及改變輸出速度。
[0005]火電機組中的空預器屬于重載啟動設備,為了保證系統的可靠運轉,避免因電機故障造成的停產事故,目前普遍采用的主、輔電機二拖一與減速機硬連接、變頻器調速的方式。比如某發(fā)電公司的I #鍋爐A、B空預器中,電機與減速機為一體式裝配,兩臺同型號電機分別做為主電機和備用電機帶動一個減速機。
[0006]該系統在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是減速機啟動扭矩大,雖然以變頻器作為軟啟動,但電機前端的驅動齒輪極易磨損,當齒輪損壞時,需拆下電機更換,由于主備用電機共同帶動一個減速機,A輔電機啟動則A主電機跟轉,運行中電機檢修、消缺必須要減負荷??疹A器,這勢必嚴重影響安全生產及經濟效益。2)是電機與減速機采用一體式裝配,電機前端蓋浸泡在潤滑油中,空預器電機轉速較高,運行中骨架油封(55X70X8)容易漏油,使電機內的定子、轉子浸在油中,嚴重影響電機的絕緣散熱和壽命。
【發(fā)明內容】
[0007]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基于永磁傳動技術的雙動力輸入減速器及其動力切換方法,將電機扭矩通過磁扭矩傳遞,在電機與負載之間設置氣隙替代硬連接,既能實現負載的緩沖啟動目的,又能保證主備用電機的自由切換,能方便地實現電機與垂直方向負載的脫離,負載運行中可實現對備用電機的檢修和消缺。
[0008]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
基于永磁傳動技術的雙動力輸入減速器,包括第一動力輸入組件、第二動力輸入組件和齒輪傳動機構,第一動力輸入組件和第二動力輸入組件分別以可接合或斷開的方式與齒輪傳動機構的動力輸入端配合;第一電機的動力輸出端與第一動力輸入組件的動力輸入端傳動配合,第二電機的動力輸出端與第二動力輸入組件的動力輸入端傳動配合,所述第一動力輸入組件通過永磁傳動方式使第一電機動力輸出端與齒輪傳動機構的動力輸入端接合傳動或形成斷開傳動,第二動力輸入組件通過永磁傳動方式使第二電機動力輸出端與齒輪傳動機構的動力輸入端接合傳動或形成斷開傳動,使第一電機和/或第二電機在不工作時能快速地與齒輪傳動機構脫離。
[0009]所述第一動力輸入組件中包括永磁盤一和導體盤一,永磁盤一和導體盤一之間設有氣隙一,所述第二動力輸入組件中包括永磁盤二和導體盤二,永磁盤二和導體盤二之間設有氣隙二,所述氣隙一和氣隙二的間距通過調節(jié)機構調節(jié)。
[0010]所述齒輪傳動機構中包括動力輸入軸一、動力輸入軸二、輸入齒輪一、輸入齒輪二、輸出齒輪和動力輸出軸,動力輸入軸一上設有輸入齒輪一,動力輸入軸二上設有輸入齒輪二,輸出齒輪設在動力輸出軸上,輸入齒輪一與輸出齒輪之間設有惰輪組一,輸入齒輪二和輸出齒輪之間設有惰輪組二,通過斜齒輪副或蝸輪蝸桿副的傳遞實現動力輸出軸垂直于動力輸入軸一和動力輸入軸二的布置形式。
[0011]所述調節(jié)機構為中間軸組件,包括心軸、滑套、操作架、軸承座、托架和進退操作機構,所述心軸外設滑套,滑套的一端與操作架相連,滑套的另一端為永磁盤連接端,操作架與滑套之間通過軸承相連;所述軸承座設置在托架上,軸承座與心軸之間設有軸承;所述進退操作機構連接在操作架和托架之間,操作架與托架之間的相對距離可調。
[0012]所述進退操作機構包括操作桿、螺桿、傘齒一和傘齒二,傘齒一設于螺桿的一端,傘齒二設于操作桿的一端,傘齒一和傘齒二相嚙合,螺桿上的螺紋段與操作架上的螺紋套相配合,螺桿與托架之間設有軸承,所述操作桿的另一端為執(zhí)行器連接端。
[0013]所述調節(jié)機構為移動式底座,設置在第一電機或第二電機的底部,包括導軌座、導軌、滑座、絲杠、絲杠螺母和執(zhí)行器,絲杠的一端連接執(zhí)行器,滑座底部與導軌座上的導軌相配合,絲杠設置在導軌座上,絲杠與導軌座之間設有軸承,滑座底部通過絲杠螺母與絲杠相連接。
[0014]—種基于永磁傳動技術的雙動力輸入減速器的動力切換方法,在具有兩個動力輸入端的齒輪傳動機構上,動力輸入端一通過第一動力輸入組件連接第一電機,動力輸入端二通過第二動力輸入組件連接第二電機;所述第一動力輸入組件和第二動力輸入組件的結構均基于永磁傳動技術設計,其內部設有導體盤和永磁盤,永磁盤上的磁體分布為N、S的間隔布置,當導體盤旋轉時,導體盤和永磁盤之間產生磁扭矩,導體盤和永磁盤之間的氣隙由調節(jié)機構來調節(jié),實現電機與齒輪傳動機構的接合和斷開的切換,使第一電機和/或第二電機不工作時快速與齒輪傳動機構脫離。
[0015]所述調節(jié)機構為中間軸組件,包括心軸、滑套、操作架、軸承座、托架和進退操作機構,所述心軸外設滑套,滑套的一端與操作架相連,滑套的另一端為永磁盤連接端,操作架與滑套之間通過軸承相連;所述軸承座設置在托架上,軸承座與心軸之間設有軸承;所述進退操作機構連接在操作架和托架之間,操作架與托架之間的相對距離可調,通過拖動永磁盤實現氣隙的調節(jié)。
[0016]所述進退操作機構包括操作桿、螺桿、傘齒一和傘齒二,傘齒一設于螺桿的一端,傘齒二設于操作桿的一端,傘齒一和傘齒二相嚙合,螺桿上的螺紋段與操作架上的螺紋套相配合,螺桿與托架之間設有軸承,所述操作桿的另一端為執(zhí)行器連接端。
[0017]所述調節(jié)機構為移動式底座,設置在第一電機或第二電機的底部,包括導軌座、導軌、滑座、絲杠、絲杠螺母和執(zhí)行器,絲杠的一端連接執(zhí)行器,滑座底部與導軌座上的導軌相配合,絲杠設置在導軌座上,絲杠與導軌座之間設有軸承,滑座底部通過絲杠螺母與絲杠相連接,通過拖動導體盤實現氣隙的調節(jié)。
[0018]所述調節(jié)機構的調節(jié)范圍為3mm?80mm。
[001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I)創(chuàng)造性地將電機的扭矩通過磁扭矩傳遞,以氣隙連接電機和負載,隔離了負載與電機之間的硬連接,既能實現負載的緩沖啟動,又能保證主備用電機的自由切換,這樣就可以實現運行中的電機檢修和消缺,不停機情況下拆換電機,給日常檢修帶來很大的便利,減輕了勞動強度。
[0020]2)提高了設備運行的穩(wěn)定性,具有延長系統維護周期和使用壽命、不產生高次諧波的優(yōu)勢,能明顯降低維護成本,顯著消除整體系統的振動,電機、負載側振動值最大只有
2.5絲,設備運行狀態(tài)穩(wěn)定,此方案尤其適合在惡劣環(huán)境下應用。
【附圖說明】
[0021]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二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中沿A-A線的剖視圖;
圖4是圖3中沿B-B線的剖視圖;
圖5是圖2中沿C-C線的剖視圖;
圖6是本發(fā)明中的齒輪傳動機構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與常規(guī)硬連接形式下的啟動特性曲線與節(jié)能圖譜對比。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見圖1,是本發(fā)明基于永磁傳動技術的雙動力輸入減速器實施例一結構示意圖,包括第一動力輸入組件1、第二動力輸入組件2和齒輪傳動機構3,第一動力輸入組件I和第二動力輸入組件2分別以可接合或斷開的方式與齒輪傳動機構3的動力輸入端配合;第一電機4的動力輸出端與第一動力輸入組件I的動力輸入端傳動配合,第二電機5的動力輸出端與第二動力輸入組件2的動力輸入端傳動配合,第一動力輸入組件I通過永磁傳動方式使第一電機4的動力輸出端與齒輪傳動機構3的動力輸入端接合傳動或形成斷開傳動,第二動力輸入組件2通過永磁傳動方式使第二電機5的動力輸出端與齒輪傳動機構3的動力輸入端接合傳動或形成斷開傳動,使第一電機和/或第二電機在不工作時能快速地與齒輪傳動機構脫離,其目的是不必減負荷停機,方便對備用狀態(tài)電機進行檢修和消缺。
[0023]第一動力輸入組件I中包括永磁盤一 6和導體盤一 7,永磁盤一和導體盤一之間設有氣隙一 8,所述第二動力輸入組件2中包括永磁盤二 9和導體盤二 10,永磁盤二和導體盤二之間設有氣隙二 11,所述氣隙一 8和氣隙二 11的間距分別通過調節(jié)機構12調節(jié),實現電機與齒輪傳動機構之間接合和斷開的切換。實施例1中,調節(jié)機構為中間軸組件。
[0024]見圖2,是本發(fā)明基于永磁傳動技術的雙動力輸入減速器實施例二結構示意圖,包括第一動力輸入組件1、第二動力輸入組件2和齒輪傳動機構3,第一動力輸入組件I和第二動力輸入組件2分別以可接合或斷開的方式與齒輪傳動機構3的動力輸入端配合;第一電機4的動力輸出端與第一動力輸入組件I的動力輸入端傳動配合,第二電機5的動力輸出端與第二動力輸入組件2的動力輸入端傳動配合,第一動力輸入組件I通過永磁傳動方式使第一電機4的動力輸出端與齒輪傳動機構3的動力輸入端接合傳動或形成斷開傳動,第二動力輸入組件2通過永磁傳動方式使第二電機5的動力輸出端與齒輪傳動機構3的動力輸入端接合傳動或形成斷開傳動,使第一電機和/或第二電機在不工作時能快速地與齒輪傳動機構脫離,其目的是不必減負荷停機,方便對備用狀態(tài)電機進行檢修和消缺。
[0025]第一動力輸入組件I中包括永磁盤一 6和導體盤一 7,永磁盤一和導體盤一之間設有氣隙一 8,所述第二動力輸入組件2中包括永磁盤二 9和導體盤二 10,永磁盤二和導體盤二之間設有氣隙二 11,所述氣隙一 8和氣隙二 11的間距分別通過調節(jié)機構12調節(jié),實現電機與齒輪傳動機構之間接合和斷開的切換。實施例2中,調節(jié)機構為設置在第一電機或第二電機的底部的移動式底座。
[0026]見圖3、圖4,是圖1中沿A-A線的剖視圖,中間軸組件包括心軸13、滑套14、操作架15、軸承座16、托架17和進退操作機構18,心軸13外設滑套14,滑套14的一端與操作架15相連,滑套14的另一端為永磁盤連接端,操作架15與滑套14之間通過軸承19相連;所述軸承座16設置在托架17上,軸承座16與心軸13之間設有滾珠軸承20 ;進退操作機構18連接在操作架15和托架17之間,操作架與托架之間的相對距離可調。
[0027]進退操作機構包括操作桿21、螺桿22、傘齒一 23和傘齒二 24,傘齒一 23設于螺桿22的一端,傘齒二 24設于操作桿21的一端,傘齒一和傘齒二相嚙合,螺桿22上的螺紋段與操作架15上的螺紋套25相配合,螺桿22與托架17之間設有軸承,操作桿21的另一端為執(zhí)行器連接端,此執(zhí)行器可選用手動執(zhí)行器、電動執(zhí)行器或氣動執(zhí)行器中的任一種均可,實施例一中執(zhí)行器為手輪。
[0028]見圖5,是圖2中沿C-C線的剖視圖,移動式底座包括導軌座26、導軌27、滑座28、絲杠29、絲杠螺母30和執(zhí)行器31,絲杠29的一端連接執(zhí)行器31,滑座28底部與導軌座26上的導軌27相配合,絲杠29設置在導軌座26上,絲杠29與導軌座26之間設有滾珠軸承32,滑座28底部通過絲杠螺母30與絲杠29相連接,滑座28上設有用來固定電機的基座41。此執(zhí)行器可選用手動執(zhí)行器、電動執(zhí)行器或氣動執(zhí)行器中的任一種均可,實施例二中執(zhí)行器為手輪。
[0029]見圖6,是本發(fā)明中的齒輪傳動機構實施例結構示意圖,作為減速器的齒輪傳動機構中包括動力輸入軸一 33、動力輸入軸二 34、輸入齒輪一 35、輸入齒輪二 36、輸出齒輪37和動力輸出軸38,動力輸入軸一 33上設有輸入齒輪一 35,動力輸入軸二 34上設有輸入齒輪二 36,輸出齒輪37設在動力輸出軸38上,輸入齒輪一與輸出齒輪之間設有惰輪組一 39,輸入齒輪二和輸出齒輪之間設有惰輪組二 40,通過斜齒輪副或蝸輪蝸桿副的傳遞實現動力輸出軸38垂直于動力輸入軸一 33和動力輸入軸二 34的布置形式,這種結構的齒輪傳動機構適用于火電機組中的空預器,滿足以主電機和備用電機共同帶動一個減速器的使用要求。
[0030]本發(fā)明中的一種基于永磁傳動技術的雙動力輸入減速器的動力切換方法,就是對齒輪傳動機構上連接的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的切換控制,實現一工一備,其中第一電機連接第一動力輸入組件,第二電機連接第二動力輸入組件;第一動力輸入組件和第二動力輸入組件內均設有氣隙,取消了常規(guī)設計的硬連接方式,氣隙兩側為導體盤和永磁盤,永磁盤上的磁體分布為N、S的間隔布置,當導體盤旋轉時,磁扭矩與氣隙的寬度成反比,氣隙的調節(jié)是分別由調節(jié)機構移動導體盤或永磁盤來實現的,滿足電機與齒輪傳動機構的接合和斷開的切換,使第一電機和/或第二電機在不工作時能快速地與齒輪傳動機構脫離。一般情況下,調節(jié)機構的調節(jié)范圍為3_?80_,即可滿足使用要求。
[0031]根據需要選用電動執(zhí)行器或氣動執(zhí)行器時,還可實現遠程操作,有利于提高自動化控制水平,但是投入成本較高。電動執(zhí)行器由4?20mA的電信號控制即可通過電信號控制調節(jié)機構的運轉,實現永磁盤與導體盤的相對位移。
[0032]空氣預熱器啟動前,氣隙設定為最大值(80_),空載啟動主電機,通過控制室給出接合信號,執(zhí)行器驅動永磁盤向導體盤靠近,氣隙不斷減小,永磁盤帶動負載慢慢加速,直到額定轉速并長時間穩(wěn)定運行。當控制室發(fā)出主電機脫開信號時,執(zhí)行器驅動永磁盤遠離導體盤,氣隙不斷增大,直到氣隙為80mm或超過80mm,主馬達徹底脫離后,切斷主馬達電源(備用電機操作同理)。
[0033]由于正常運行時,主電機和輔電機不需要頻繁切換,一般只在啟動或停運時進行氣隙調節(jié),通過對1#爐A、B空預器主電機一個月來變頻運行的電流進行跟蹤,電流始終在15.4?16.1A,變化率很小,所以采用手輪一類的手動執(zhí)行器,配套設備少,費用較低,并且施工簡單。
[0034]見圖7,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與常規(guī)硬連接形式下的啟動特性曲線與節(jié)能圖譜對比,粗線為常規(guī)硬連接形式下的電機啟動特性曲線和耗能示意圖,細線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的電機啟動特性曲線,陰影區(qū)域內為節(jié)能率,可明顯看出,本發(fā)明具有更低的高峰要求H和更短的浪涌持續(xù)時間T。
[0035]因此本發(fā)明能顯著改善系統的運行特性,在啟動負載之前氣隙為最大值,使電機空載啟動,不僅降低電動機的啟動電流和減小對電動機的熱沖擊負荷及對電網的影響,還能節(jié)約電能消耗并延長電機的工作壽命,特別是能極為有效地減小啟動時傳動系統對負載的破壞性張力,消除負載啟動時產生的振蕩,保證設備的安全可靠運行。
[0036]同時本發(fā)明傳輸能量和控制速度的能力不受電動機軸和負載軸之間由于安裝未對準原因而產生的小角度或者小偏移的影響。排除了未對準而產生的振動、磨損問題,由于沒有機械鏈接,即使電動機本身引起的振動也不會引起負載振動,使整個系統的振動問題得到有效降低。減速機和電機沒有機械硬連接,完全是通過氣隙傳遞扭矩的,這樣的好處是隔離了振動的傳遞,減低磨損性;從而減少運行和維護成本。
【主權項】
1.基于永磁傳動技術的雙動力輸入減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動力輸入組件、第二動力輸入組件和齒輪傳動機構,第一動力輸入組件和第二動力輸入組件分別以可接合或斷開的方式與齒輪傳動機構的動力輸入端配合;第一電機的動力輸出端與第一動力輸入組件的動力輸入端傳動配合,第二電機的動力輸出端與第二動力輸入組件的動力輸入端傳動配合,所述第一動力輸入組件通過永磁傳動方式使第一電機動力輸出端與齒輪傳動機構的動力輸入端接合傳動或形成斷開傳動,第二動力輸入組件通過永磁傳動方式使第二電機動力輸出端與齒輪傳動機構的動力輸入端接合傳動或形成斷開傳動,使第一電機和/或第二電機在不工作時能快速地與齒輪傳動機構脫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永磁傳動技術的雙動力輸入減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動力輸入組件中包括永磁盤一和導體盤一,永磁盤一和導體盤一之間設有氣隙一,所述第二動力輸入組件中包括永磁盤二和導體盤二,永磁盤二和導體盤二之間設有氣隙二,所述氣隙一和氣隙二的間距通過調節(jié)機構調節(jié)。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永磁傳動技術的雙動力輸入減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齒輪傳動機構中包括動力輸入軸一、動力輸入軸二、輸入齒輪一、輸入齒輪二、輸出齒輪和動力輸出軸,動力輸入軸一上設有輸入齒輪一,動力輸入軸二上設有輸入齒輪二,輸出齒輪設在動力輸出軸上,輸入齒輪一與輸出齒輪之間設有惰輪組一,輸入齒輪二和輸出齒輪之間設有惰輪組二,通過斜齒輪副或蝸輪蝸桿副的傳遞實現動力輸出軸垂直于動力輸入軸一和動力輸入軸二的布置形式。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永磁傳動技術的雙動力輸入減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jié)機構為中間軸組件,包括心軸、滑套、操作架、軸承座、托架和進退操作機構,所述心軸外設滑套,滑套的一端與操作架相連,滑套的另一端為永磁盤連接端,操作架與滑套之間通過軸承相連;所述軸承座設置在托架上,軸承座與心軸之間設有軸承;所述進退操作機構連接在操作架和托架之間,操作架與托架之間的相對距離可調。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永磁傳動技術的雙動力輸入減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進退操作機構包括操作桿、螺桿、傘齒一和傘齒二,傘齒一設于螺桿的一端,傘齒二設于操作桿的一端,傘齒一和傘齒二相嚙合,螺桿上的螺紋段與操作架上的螺紋套相配合,螺桿與托架之間設有軸承,所述操作桿的另一端為執(zhí)行器連接端。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永磁傳動技術的雙動力輸入減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jié)機構為移動式底座,設置在第一電機或第二電機的底部,包括導軌座、導軌、滑座、絲杠、絲杠螺母和執(zhí)行器,絲杠的一端連接執(zhí)行器,滑座底部與導軌座上的導軌相配合,絲杠設置在導軌座上,絲杠與導軌座之間設有軸承,滑座底部通過絲杠螺母與絲杠相連接。7.—種基于永磁傳動技術的雙動力輸入減速器的動力切換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具有兩個動力輸入端的齒輪傳動機構上,動力輸入端一通過第一動力輸入組件連接第一電機,動力輸入端二通過第二動力輸入組件連接第二電機;所述第一動力輸入組件和第二動力輸入組件的結構均基于永磁傳動技術設計,其內部設有導體盤和永磁盤,永磁盤上的磁體分布為N、S的間隔布置,當導體盤旋轉時,導體盤和永磁盤之間產生磁扭矩,導體盤和永磁盤之間的氣隙由調節(jié)機構來調節(jié),實現電機與齒輪傳動機構的接合和斷開的切換,使第一電機和/或第二電機不工作時快速與齒輪傳動機構脫離。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基于永磁傳動技術的雙動力輸入減速器的動力切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jié)機構為中間軸組件,包括心軸、滑套、操作架、軸承座、托架和進退操作機構,所述心軸外設滑套,滑套的一端與操作架相連,滑套的另一端為永磁盤連接端,操作架與滑套之間通過軸承相連;所述軸承座設置在托架上,軸承座與心軸之間設有軸承;所述進退操作機構連接在操作架和托架之間,操作架與托架之間的相對距離可調,通過拖動永磁盤實現氣隙的調節(jié)。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基于永磁傳動技術的雙動力輸入減速器的動力切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進退操作機構包括操作桿、螺桿、傘齒一和傘齒二,傘齒一設于螺桿的一端,傘齒二設于操作桿的一端,傘齒一和傘齒二相嚙合,螺桿上的螺紋段與操作架上的螺紋套相配合,螺桿與托架之間設有軸承,所述操作桿的另一端為執(zhí)行器連接端。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基于永磁傳動技術的雙動力輸入減速器的動力切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jié)機構為移動式底座,設置在第一電機或第二電機的底部,包括導軌座、導軌、滑座、絲杠、絲杠螺母和執(zhí)行器,絲杠的一端連接執(zhí)行器,滑座底部與導軌座上的導軌相配合,絲杠設置在導軌座上,絲杠與導軌座之間設有軸承,滑座底部通過絲杠螺母與絲杠相連接,通過拖動導體盤實現氣隙的調節(jié)。11.根據權利要求8或10所述的一種基于永磁傳動技術的雙動力輸入減速器的動力切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jié)機構的調節(jié)范圍為3_?80_。
【文檔編號】F16H49/00GK105987153SQ201510061255
【公開日】2016年10月5日
【申請日】2015年2月6日
【發(fā)明人】馬忠威, 陳明東
【申請人】邁格鈉磁動力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