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氣鋼瓶殘液體燒凈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液化氣鋼瓶殘液體燒凈器,該燒凈器包括管體、雙缸接頭節(jié)、連接節(jié)、壓蓋、過濾網、氣化器、氣化器連接頭、封氣塞、導氣管、霧化器、管箍、下氣化器連接頭、下封氣塞、導氣管、下霧化器、下導氣管和控止調解器;氣化器(5)設置在管體(14)的上端,氣化器(5)的下端通過氣化器連接頭(9)連接導氣管(15),導氣管(15)的下端連接霧化器(18),霧化器(18)的下端通過下氣化器連接頭(24)連接下導氣管(29),下導氣管(29)的下端連接下霧化器(31),下霧化器(31)與管體(14)下端的控止調解器(36)連接;。本實用新型很好的解決了以往的設備所存在的問題,其安裝快、充氣快、火焰穩(wěn)定、其熱值提高且安全可靠。
【專利說明】液化氣鋼瓶殘液體燒凈器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液化氣鋼瓶附件,是將鋼瓶使用后滯留在鋼瓶內無法在使用的殘液充分燃燒使用的裝置,適用于各種燃料鋼瓶、各類爐具配套使用的液化氣鋼瓶殘液燒凈器。
【背景技術】
[0002]液化氣在家庭、飲食行業(yè)、機加工普遍應用,但燒后總有一定量的殘液滯留在鋼瓶內,占7%-17%,低溫季節(jié)高達20%,再充氣仍滯留在鋼瓶內,因此用戶在充氣前將殘液隨意亂倒,不僅造成空氣污染,甚至引起火災,造成人身傷害事故,更重要的是浪費能源。
[0003]基于上述情況,曾有人發(fā)明獎金屬管深入鋼瓶底,利用毛吸作用在使用時將殘液帶出參加燒用;還有利用金屬管伸進瓶底部將殘液引出后經加熱裝置氣化后燒用,近幾年利用液體運動學原理,分子中的原子在運動碰撞中產生熱量在自由度中重新分配的技術所取代:專利號:2010202071564達到了標準液化氣,在正常使用時殘液全部燒凈,安全可靠,但隨著生產液化氣的原料逐漸枯竭,進口量逐年增加,價格逐年上升,再生能源脂肪醇、月旨肪醚、低碳烷烴類的摻和利用,現在的燃氣在用氣量大時,尤其低溫季節(jié),殘液在20%以上上升,室外作業(yè),金屬加工、大型切割高達50% — 60%,關閉閥門,爐具、氣焊槍口仍然在燃燒,火焰忽高忽低,并揮發(fā)刺鼻的液化石油氣味,原因是殘液沒有充分汽化,不能自然揮發(fā)的成分太多,液化氣是飽和的丙丁烷氣體,殘液的液化氣比是1::25以上,霧化狀態(tài)的殘液點貼在氣管壁內遇熱氣化,使用時不安全因素亟待解決。
【發(fā)明內容】
[0004]發(fā)明目的: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目前的設備所存在的以下問題:1、用氣量大、尤其低溫季節(jié)燃氣成分復雜的問題;2、殘液較多時難以實現打開閥門立即燃燒關閉閥門立即熄火的問題;3、火焰忽高忽低,易揮發(fā)刺鼻氣味的問題。
[0005]技術方案:
[0006]一種液化氣鋼瓶殘液體燒凈器,其特征在于:該燒凈器包括管體、雙缸接頭節(jié)、連接節(jié)、壓蓋、過濾網、氣化器、氣化器連接頭、封氣塞、導氣管、霧化器、管箍、下氣化器連接頭、下封氣塞、導氣管、下霧化器、下導氣管和控止調解器;
[0007]氣化器、氣化器連接頭、封氣塞、導氣管、霧化器、管箍、下氣化器連接頭、下封氣塞、導氣管、下霧化器、下導氣管和控止調解器設置在管體內;
[0008]氣化器設置在管體的上端,氣化器的下端通過氣化器連接頭連接導氣管,導氣管的下端連接霧化器,霧化器的下端通過下氣化器連接頭連接下導氣管,下導氣管的下端連接下霧化器,下霧化器與管體下端的控止調解器連接;
[0009]在管體的上端設置連接節(jié),連接節(jié)內部的頂端設置有雙缸接頭節(jié),連接節(jié)的內部下端設置有壓蓋和過濾網,壓蓋壓在過濾網上,過濾網壓在氣化器上。
[0010]管體分為上下兩部分,兩部分管體之間通過管箍連接。[0011]在連接頭與導氣管連接的位置處設置有封氣塞,下氣化器連接頭與下導氣管的連接處設置有下封氣塞。
[0012]在管體上開有與鋼瓶內腔相通的孔。
[0013]氣化器包括氣化筒,氣化筒上開有噴氣孔,氣化筒內設置有尼龍絲,氣化筒內外設置有化纖絲,氣化筒的底部連接氣化器連接頭。
[0014]霧化器包括開有噴氣孔的外套管,外套管外纏化纖絲,外套管中裝有尼龍絲。外套管上端連接導氣管,下端連接下氣化器連接頭。
[0015]優(yōu)點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液化氣鋼瓶殘液體燒凈器,該燒凈器包括管體、雙缸接頭節(jié)、連接節(jié)、壓蓋、過濾網、氣化器、氣化器連接頭、封氣塞、導氣管、霧化器、管箍、下氣化器連接頭、下封氣塞、導氣管、下霧化器、下導氣管和控止調解器。
[0016]本實用新型很好的解決了以往的設備所存在的問題,其安裝快、充氣快、火焰穩(wěn)定、其熱值提高且安全可靠。
[0017]【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S D型);
[0019]圖2為另一種形式的結構示意圖(SP型);
[0020]圖3為再一種形式的結構示意圖(S C型)。
[0021]【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0022]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液化氣鋼瓶殘液體燒凈器,該燒凈器包括管體
14、雙缸接頭節(jié)1、連接節(jié)2、壓蓋3、過濾網4、氣化器5、氣化器連接頭9、封氣塞13、導氣管
15、霧化器18、管箍23、下氣化器連接頭24、下封氣塞28、導氣管15、下霧化器31、下導氣管29和控止調解器36 ;氣化器包括氣化筒6,氣化筒6上開有噴氣孔,氣化筒6內設置有尼龍絲,氣化筒6內外設置有化纖絲7,氣化筒6的底部連接氣化器連接頭9。氣化器連接頭9內設置有過濾網,過濾網內裝有尼龍絲。霧化器18包括一個開有噴氣孔的外套管,外套管外纏化纖絲,外套管中裝有尼龍絲。外套管上端連接導氣管15,下端連接下氣化器連接頭24。
[0023]氣化器5、氣化器連接頭9、封氣塞13、導氣管15、霧化器18、管箍23、下氣化器連接頭24、下封氣塞28、導氣管15、下霧化器31、下導氣管29和控止調解器36設置在管體14內;
[0024]氣化器5設置在管體14的上端,氣化器5的下端通過氣化器連接頭9連接導氣管15,導氣管15的下端連接霧化器18,霧化器18的下端通過下氣化器連接頭24連接下導氣管29,下導氣管29的下端連接下霧化器31,下霧化器31與管體14下端的控止調解器36連接;控止調解器36由彈簧、過濾網和調解節(jié)構成,調解節(jié)內設過濾網,外纏彈簧。
[0025]在管體14的上端設置連接節(jié)2,連接節(jié)2內部的頂端設置有雙缸接頭節(jié)1,連接節(jié)2的內部下端設置有壓蓋3和過濾網4,壓蓋3壓在過濾網4上,過濾網4壓在氣化器5上。
[0026]管體14分為上下兩部分,兩部分管體之間通過管箍23連接。在連接頭9與導氣管15連接的位置處設置有封氣塞13,下氣化器連接頭24與下導氣管29的連接處設置有下封氣塞28。在管體14上開有與鋼瓶內腔相通的孔16。
[0027]本實用新型使用時,雙缸接頭節(jié)I與鋼瓶角閥相連進而連接至鋼瓶上腔,控止調解器36與鋼瓶下腔相通,孔16與鋼瓶內腔相通。
[0028]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操作簡便,且很好的解決了以往的液化氣鋼瓶使用時所存在的問題,利于在液化氣鋼瓶領域推廣應用。
【權利要求】
1.一種液化氣鋼瓶殘液體燒凈器,其特征在于:該燒凈器包括管體(14)、雙缸接頭節(jié)(I)、連接節(jié)(2)、壓蓋(3)、過濾網(4)、氣化器(5)、氣化器連接頭(9)、封氣塞(13)、導氣管(15 )、霧化器(18)、管箍(23)、下氣化器連接頭(24)、下封氣塞(28)、導氣管(15)、下霧化器(31)、下導氣管(29)和控止調解器(36); 氣化器(5)、氣化器連接頭(9)、封氣塞(13)、導氣管(15)、霧化器(18)、管箍(23)、下氣化器連接頭(24)、下封氣塞(28)、導氣管(15)、下霧化器(31)、下導氣管(29)和控止調解器(36)設置在管體(14)內; 氣化器(5)設置在管體(14)的上端,氣化器(5)的下端通過氣化器連接頭(9)連接導氣管(15),導氣管(15)的下端連接霧化器(18),霧化器(18)的下端通過下氣化器連接頭(24)連接下導氣管(29),下導氣管(29)的下端連接下霧化器(31),下霧化器(31)與管體(14)下端的控止調解器(36)連接; 在管體(14)的上端設置連接節(jié)(2),連接節(jié)(2)內部的頂端設置有雙缸接頭節(jié)(1),連接節(jié)(2)的內部下端設置有壓蓋(3)和過濾網(4),壓蓋(3)壓在過濾網(4)上,過濾網(4)壓在氣化器(5)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氣鋼瓶殘液體燒凈器,其特征在于:管體(14)分為上下兩部分,兩部分管體之間通過管箍(23)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氣鋼瓶殘液體燒凈器,其特征在于:在連接頭(9)與導氣管(15)連接的位置處設置有封氣塞(13),下氣化器連接頭(24)與下導氣管(29)的連接處設置有下封氣塞(28)。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氣鋼瓶殘液體燒凈器,其特征在于:在管體(14)上開有與鋼瓶內腔相通的孔(16)。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氣鋼瓶殘液體燒凈器,其特征在于:氣化器包括氣化筒(6),氣化筒(6)上開有噴氣孔,氣化筒(6)內設置有尼龍絲,氣化筒(6)內外設置有化纖絲(7),氣化筒(6)的底部連接氣化器連接頭(9)。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氣鋼瓶殘液體燒凈器,其特征在于:霧化器(18)包括開有噴氣孔的外套管,外套管外纏化纖絲,外套管中裝有尼龍絲; 外套管上端連接導氣管(15),下端連接下氣化器連接頭(24)。
【文檔編號】F17C13/00GK203771024SQ201420139180
【公開日】2014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8月8日
【發(fā)明者】張樹林 申請人:張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