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成人黄色,透逼一级毛片,狠狠躁天天躁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不卡,在线看国产美女毛片2019,黄片www.www,一级黄色毛a视频直播

卸載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149467閱讀:375來源:國知局
卸載建筑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fā)明涉及建筑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卸載建筑。



背景技術:

現在,建筑的圍護結構都是固定在建筑承重結構上的,圍護結構必須能承受相應的荷載標準值,建筑承重結構必須足夠牢固;然而一些異常氣象條件下必須停工和停止活動的場所,如工棚、文體建筑、展覽建筑或露天、臨時建筑,異常氣象條件不是它們的工況,一些超出設計的風荷載,如超強臺風也不是一些門窗、幕墻的設計工況;荷載標準值是建筑結構在使用期間可能出現的最大荷載值,自然也包括了最不利異常氣象條件下的最大氣象荷載值,荷載標準值也顯然不是這些建筑的工況荷載;荷載標準值賦予建筑結構的超工況承載能力,其實際作用僅為一種安全儲備,實質為設計冗余;然而一般氣象條件才是這些建筑的允許工況;一般氣象條件下的氣象荷載與荷載標準值有著數倍的差異,就如荷載標準值與頻遇值、準永久值的差異;這種設計冗余的成本和耗費是巨大的,以至于現實中人們放棄很多一般氣象條件下能改善活動效果和效率的建筑設施,使得很多生產和社會活動露天進行、日曬雨淋、無所遮蔽,經常被迫中斷、停止、甘冒風霜雨雪,并對活動產生的不良環(huán)境影響沒能很好處理,給活動的效率、效果以及人們的健康、安全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有如:冬雨季的施工生產、露天體育賽事,露天廣場活動,又如生產運輸、城市建設、施工和裝飾活動產生的噪聲和揚塵等環(huán)境影響鮮有采用遮蔽防護措施的解決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能卸去載荷、適應各種氣象條件的卸載建筑。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的第一解決方案如下:

一種卸載建筑,包括承重框架,還包括連接裝置、若干塊轉動連接于所述承重框架上的卸載板;兩塊所述卸載板通過所述連接裝置接合,兩塊所述卸載板接合時,所述卸載板蓋設于所述承重框架上。

采用或部分采用卸載建筑的方法將能減少建筑在意外載荷條件下的損失,提高建筑的可靠度。若干塊卸載板鋪設于承重框架的表面形成了卸載建筑,卸載板可相對承重框架轉動,連接裝置可使兩塊卸載板連接和分離,在卸載板受到的載荷過大時,連接裝置斷開,兩塊卸載板分離,每一卸載板相對承重框架轉動。減小了卸載板的受力面積,以達到卸荷的目的,有效的防止了卸載建筑在受力過大時的破壞,在不影響使用的同時又能防破壞,且通過卸載板相對承重框架的轉動使得卸載建筑可封閉可開放,是一種能夠卸荷、耐用、使用多樣化的卸載建筑。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還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承重框架的地基組件,所述地基組件包括地基土錨桿、剛性墊座和連接件;所述地基土錨桿穿過所述剛性墊座錨固于地面中,所述連接件連接在所述剛性墊座上用以連接所述承重框架。

通過地基組件將框架牢牢的固定在地面上,以保證整個卸載建筑的穩(wěn)定性,土錨桿的施工簡單、連接牢固、能改進地基缺陷和施加預應力,非常適用于卸載建筑和臨時建筑的固定,加設剛性墊座,能擴大基礎與地基的作用面積、增強基礎的適應性和整體穩(wěn)定。適度的砂漿墊層能使剛性墊座與地面均布接觸、增強剛性墊座與地面的粘結作用。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所述卸載板通過轉軸轉動連接于承重框架上,位于所述轉軸兩側的卸載板分別為第一卸載板和第二卸載板,所述第一卸載板的面積為S1,所述第一卸載板形心到所述轉軸的距離為L1,所述第二卸載板的面積為S2,所述第二卸載板形心到所述轉軸的距離為L2,其中,S1*L1>S2*L2。

轉軸兩側的卸載板受力面積不等,在卸載板過載時,通過兩側受力不等,使得卸載板自動轉動,以達到過載卸荷的目的。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所述卸載板還包括限位裝置,所述限位裝置與所述承重框架連接,所述限位裝置用于限制所述轉軸的轉角。

加設限位裝置使得卸載板轉動的角度變得可調且使轉動角度更加穩(wěn)定,并且限制卸載板轉動后的角度,以防卸載板在受到振蕩的載荷時,卸載板反復蓋合于承重框架上,提高了卸載板卸荷的穩(wěn)定性,延長了卸載板的使用壽命。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所述卸載板與所述承重框架之間設有密封條,所述卸載板之間設有密封條。

在各個連接處加設密封條使得卸載建筑的密封性較好,使卸載建筑的遮風避雨效果更好。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所述卸載板與所述承重框架之間連接有滑撐或制動器。

為使卸載板與承重框架之間的連接更加穩(wěn)定,在轉動的過程中更加平穩(wěn),在卸載板與承重框架之間加設滑撐。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所述連接裝置包括連接座、連接體、彈性件和連接頭,所述彈性件設于所述連接頭與所述連接體之間,所述彈性件驅使所述連接頭從所述連接體中伸出到所述連接座中;

所述連接座設于一塊所述卸載板的邊緣,所述連接體設于另一塊所述卸載板的邊緣,以此將兩塊所述卸載板連接起來。

兩塊卸載板分別通過連接裝置的連接體和連接座連接,連接體通過連接頭與連接座連接,連接裝置在能保證兩塊卸載板連接的同時,又能保證在卸載板受力過大時,卸載板可帶動連接體和連接座自動分離。

連接裝置除了單獨使用外,也可以根據需要在同一側緣間隔應用多個。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所述彈性件為彈片或彈簧,所述連接裝置還包括螺紋連接于所述連接體上的調壓螺栓,所述調壓螺栓的徑向方向與所述彈性件的形變方向相同;所述彈性件一端與所述接觸頭接觸,另一端與所述調壓螺栓接觸。

連接體與連接座的分離力的大小取決于接觸頭與連接座的接合力,該接合力的大小又取決于彈性件彈力的大小。加設調壓螺栓,調節(jié)彈簧的預壓縮程度,以此來調節(jié)連接體與連接座初始接合力的大小,從而調節(jié)卸載板的開啟壓力。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所述連接頭兩端均從所述連接體的兩端伸出,所述連接頭的一端與所述連接座接合;所述連接頭上固定連接有彈性卡爪,所述連接體中設有卡槽,所述連接頭向所述連接體中收縮,所述彈性卡爪卡于所述卡槽中以使所述連接體和所述連接座分離。

通過加設卡爪的結構使得連接體和連接座可通過拉動連接頭分離,從而解鎖卸載板,使卸載板發(fā)生轉動。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所述連接裝置還包括解鎖按鈕,所述解鎖按鈕設于所述連接體上,用于推動所述彈性卡爪使所述彈性卡爪與所述卡槽分離。

將連接體和連接座分離后,卡爪始終卡接在卡槽中,加設解鎖按鈕推動卡爪,使卡爪與卡槽分離,再次鎖定卸載板的位置。

本發(fā)明的卸載建筑通過在承重框架外表面鋪設卸載板形成,卸載板可相對承重框架轉動,兩塊卸載板之間通過連接裝置連接,在保持卸載板鋪于承重框架上的同時又能保證兩塊卸載板在受力過載時分離,卸載板相對承重框架轉動時,卸載建筑的受力面積減小,達到了卸荷的目的,從而有效的防止了卸載建筑因過載而造成的損壞。本卸載板相對轉軸兩側受力不均衡,使卸載板始終受到一個偏轉力,在受到的偏轉力足夠大時自動發(fā)生偏轉,減小受力面積,已達到卸荷的效果,有效的防止了因卸載板過載而造成的破壞。本發(fā)明的卸載建筑是一種結構簡單、能卸去載荷,的卸載建筑。

為使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和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圖,做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發(fā)明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圖1示出了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卸載建筑的第一結構示意圖;

圖2示出了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卸載建筑的第二結構示意圖;

圖3示出了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地基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4示出了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卸載板與承重框架連接的側視圖;

圖5示出了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卸載板通過滑撐與承重框架連接的側視圖

圖6示出了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卸載板與轉軸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圖7示出了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卸載板與承重框架連接的背視圖;

圖8示出了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連接裝置的主視圖;

圖9示出了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連接裝置的側視圖;

圖10示出了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解鎖按鈕與彈性卡爪的結構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0-卸載建筑;10-承重框架;11-承重主體,12-房梁;13-支撐柱;14-卡爪;20-連接裝置;21-連接座;211-第二開口;22-連接體;221-第一開口;222-卡槽;23-彈性件;24-連接頭;241-觸頭;242-拉桿;243-限位凸臺;25-調壓螺栓;26-彈性卡爪;27-解鎖按鈕;30-卸載板;31-第一卸載板;32-第二卸載板;41-外墻;42-屋脊;43-墻檁條;50-地基組件;51-地基土錨桿;511-錨固段;512-自由端;513-錨頭;514-防護管;515-水泥;516-硬質地面;52-剛性墊座;521、522、524-鋼板;523-型鋼;53-連接件;60-轉軸;61-滑撐;70-限位裝置;80-密封條。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發(fā)明,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卸載建筑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卸載建筑的優(yōu)選實施例。但是,卸載建筑可以通過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卸載建筑的公開內容更加透徹全面。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相反,當元件被稱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時,不存在中間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發(fā)明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卸載建筑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發(fā)明。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

實施例1

請一并參閱圖1和圖2,卸載建筑100包括承重框架10、連接裝置20、若干塊轉動連接于承重框架10上的卸載板30。兩塊卸載板30通過連接裝置20接合,兩塊卸載板30接合時,卸載板30蓋于承重框架10的外表面。

需要說明的是,卸載建筑100外可以全部設置可相對承重框架10轉動的卸載板30,也可以局部設置可相對承重框架10轉動的卸載板30。卸載建筑100既可以是一個房子類的建筑物,又可以為廣告牌、宣傳欄或背景板等露天的構筑物。當卸載建筑100為房子時,該卸載建筑100還包括門和窗,且該門和窗也由卸載板30構成或門窗結構也與卸載板30具有相同的卸載效果。本實施例以房子為例。

若干塊卸載板30鋪設于承重框架10的表面形成了卸載建筑100,卸載板30可相對承重框架10轉動,連接裝置20可使兩塊卸載板30連接和分離。在卸載板30受到的載荷過大時,使連接裝置20斷開,兩塊卸載板30分離,每一卸載板30相對承重框架10轉動。減小了卸載板30的受力面積,以達到卸荷的目的,有效的防止了卸載建筑100在受力過大時的破壞,在不影響使用的同時又能防破壞,且通過卸載板30相對承重框架10的轉動使得卸載建筑100可封閉可開放,是一種能夠卸荷、耐用、使用多樣化的卸載建筑100。

可以理解,卸載建筑100所受的載荷主要受氣候原因影響,如風、雨、雪等,其中風對卸載建筑的影響最大,當卸載板30承受不住載荷時,相對承重框架10轉動,將載荷卸載一部分,避免了卸載建筑100過載時的破壞。

上述,承重框架10是卸載建筑100的框架,用于形成卸載建筑100的輪廓。承重框架10可分為承重主體11和房梁12。卸載建筑還有圍護結構,圍護結構包括外墻41、屋脊42以及墻檁條43。圍護結構使得卸載建筑100的結構整體性更強,用于施工隔離,使卸載板30與承重框架10的連接不突兀,圍護結構也進一步的增強了卸載建筑100的穩(wěn)定性。

卸載板30是卸載建筑100的遮蓋部件,鋪設于卸載建筑100的外表面。需要說明的是,在其他的實施例中,卸載板30還可以設于支撐部件的內側。卸載板30轉動連接于承重框架10,即卸載板30可繞著卸載板30與承重框架10的連接軸轉動。卸載板30鋪設于卸載建筑100的外表面時受力面積大,當卸載板30相對承重框架10轉動時,受力面積減小,達到卸荷的目的。需要說明的是,卸載板30的轉動角度根據施力方向調節(jié),卸載板30平行于施力方向時為最佳卸荷角度。

請一并參閱圖3和圖4,為使卸載建筑100固定于地面,卸載建筑100還包括用于固定承重框架10的地基組件50。地基組件50包括地基土錨桿51、剛性墊座52和連接件53。地基土錨桿51穿過剛性墊座52錨固于地面中從而將剛性墊座52固定在地面上,連接件53連接在剛性墊座52上用以連接承重框架10。

具體的,地基土錨桿51錨固于地基土層中,它包括錨固段511、自由端512和錨頭513。在砂層中鉆孔,到一定的深度后在孔中放入套有防護管514的地基土錨桿51,而后澆筑水泥515將錨固段511固定在水泥515中。在土面上鋪設硬質地面516,硬質地面516上打孔,孔徑大于地基土錨桿51的直徑,在硬質地面516中一段的地基土錨桿51即為自由端512。而后在硬質地面516上鋪設剛性墊座52,地基土錨桿51從剛性墊座52中露出,該露出端為錨頭513。通常錨頭513上設有螺紋,通過螺母將剛性墊座52緊固在硬質地面516上。剛性墊座52包括型鋼523、鋼板521、522、524多層剛性結構,有效的達到了防松的效果,其中鋼板521放置于硬質地面516上,然后依次是鋼板522、型鋼523和鋼板524。通過上述結構將剛性墊座52固定在地面上,剛性墊座52與地面的抓緊力為地基土錨桿51與水泥515的結合力。承重框架10通過連接件53與剛性墊座連接,本實施例連接件53為螺栓,可根據抗拉、剪應力實際使用需求選用不同力學性能、等級的螺栓。

為使承重框架10的承重能力更好,穩(wěn)定性更強,可在承重框架10上連接傾斜的支撐柱13,該支撐柱13一端支于承重框架10上,另一端通過地基組件50連接在地面上,支撐柱13相當于支撐框架10的加強肋。

通過地基組件50將承重框架10牢牢的固定在地面上,以保證整個卸載建筑100的穩(wěn)定性,地基土錨桿51的施工簡單、連接牢固、能改進地基缺陷和施加預應力,非常適用于卸載建筑100的固定,加設剛性墊座52,能擴大基礎與地基的作用面積、增強基礎的適應性和整體穩(wěn)定。適度的砂漿墊層能使剛性墊座52與地面均布接觸、增強剛性墊座52與地面的固定作用。

如圖5所示,卸載板30通過轉軸60轉動連接于承重框架10上,卸載板30與承重框架10之間還設有滑撐61。滑撐61,即不銹鋼滑撐鉸鏈,多為不銹鋼材質,是一種用于連接窗扇和窗框,使窗戶能夠開啟和關閉的連桿式活動鏈接裝置。卸載板30相對于承重框架10的轉動等同于門窗的開合。

如圖6所示,本實施例中,卸載板30通過轉軸60轉動連接于承重框架上,位于轉軸60兩側的卸載板30分別為第一卸載板31和第二卸載板32,第一卸載板31的面積為S1,第一卸載板31形心到轉軸60的距離為L1,第二卸載板32的面積為S2,第二卸載板32形心到轉軸60的距離為L2,其中,S1*L1>S2*L2。

上述,第一卸載板31和第二卸載板32為一塊卸載板30位于轉軸60兩側的兩部分。卸載板31每一處所受的壓力相等,本實施例為P。第一卸載板31受力F1=P*S1,第二卸載板32受力F2=P*S2。又因為S1*L1>S2*L2,杠桿定理:P*S1*L1>P*S2*L2,可知卸載板30受力不平衡,卸載板30向第一卸載板31方向偏轉。為使卸載板30偏轉力足夠大,在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0.1*S1*L1<S2*L2<0.5*S1*L1,增大受力不平衡的程度,對使卸載板30對載荷更加敏感。

轉軸60兩側的卸載板30受力面積不等,在卸載板30過載時,通過兩側受力不等,使得卸載板30自動轉動,以達到過載自動卸荷的目的。

在另一實施例中,轉軸60連接于卸載板30的中部,轉軸60連接于卸載板30的中部時,卸載板30不能通過受力不均勻自動卸荷,而是要通過解鎖連接裝置20手動卸荷。

本實施例中,卸載板30為塑料板、壓型金屬板、輕質復合外墻板、輕質復合屋面板、pc板、保溫板、隔熱板、隔聲板、消聲板或耐火板。上述卸載板30質輕、強度高、具有較好的力學性能,且具有較好的化學穩(wěn)定性,適于在室外長時間使用。除上述材料外,卸載板30還可選用透光板或半透光板,以使卸載建筑100獲取較好的采光效果。

卸載板30中還可以加設保溫層、隔聲層,使卸載建筑100成為一種保溫、隔音效果較好的卸載建筑100。

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卸載板30還包括限位裝置70,限位裝置70與承重框架10連接,限位裝置70用于限制轉軸60的轉角。

限位裝置70是具有使卸載板30停止或保持停止狀態(tài)等功能的裝置。通常將卸載板30的轉動角度設定為平行于受力方向,以使卸載板30的受力最小,達到最佳卸荷效果。本實施例的限位裝置70還具有驅動的作用,在需要卸載板30轉動時,可以通過限位裝置70驅動卸載板相對轉軸60轉動,使卸載板30開啟。限位裝置70可以為設于卸載板和承重框架之間的制動器。

加設限位裝置70使得卸載板30轉動的角度變得可調且使轉動角度更加穩(wěn)定,并且限制卸載板30轉動后的角度,以防卸載板30在受到振蕩的載荷時,卸載板30反復蓋合于承重框架10上,提高了卸載板30卸荷的穩(wěn)定性,延長了卸載板30的使用壽命。

如圖7所示,卸載板30與承重框架10之間設有密封條80,卸載板30之間設有密封條80。

上述,卸載板30的邊緣設有凹槽(圖中未示出),密封條80嵌入卸載板30中的凹槽中,該卸載板30設有密封條80,相鄰卸載板30的邊上不設密封條80,當兩塊卸載板30接合時,密封條80嵌入不設密封條的卸載板30中,形成相鄰卸載板30的密封。卸載板30與承重框架10之間的密封條80與上述密封原理相同。密封條80為橡膠材質,在兩個部件連接時,密封條80受到擠壓發(fā)生彈性變形,彈性回復力使密封條80將兩個部件之間的間隙填充并壓緊,由此達到密封的效果。

在各個連接處加設密封條80使得卸載建筑100的密封性較好,卸載建筑100的遮風避雨效果更好,卸載建筑100的完整性更強,受力更加均衡。

需要說明的是,鋪設于承重框架10表面的卸載板30,在接合時相鄰的卸載板30連接,在分離時,每個卸載板30的轉動相互獨立。

如圖8所示,兩個卸載板30通過連接裝置20接合,本實施例中,連接裝置20包括連接座21、連接體22、彈性件23和連接頭24,彈性件23設于連接頭24與連接體21之間,彈性件23驅使連接頭24從連接體22中伸出到連接座21中。連接座21設于一塊卸載板30的邊緣,連接體22設于另一塊卸載板30的邊緣,以此將兩塊卸載板30連接起來。

連接頭24包括觸頭241和拉桿242,觸頭241和拉桿242的連接處還設有限位凸臺243。連接體22上設有第一開口221,連接座21上設有第二開口211。觸頭241從第一開口221中伸出插入到第二開口211中,彈性件23設于限位凸臺243與連接體22之間,限位凸臺243卡于第一開口221上,使得彈性件23受力壓縮,使得連接頭24始終受到一個從連接體22中伸出的推力。

當卸載板30的一端與承重框架10連接時,連接座21設于承重框架10上,連接體22設于卸載板30上。連接頭24平行于卸載板30設置,連接頭24與連接座21的接合力垂直于卸載板30。觸頭241呈楔狀。當卸載板30發(fā)生轉動時,連接體22轉動,從而連接裝置20斷開,卸載板30與承重框架10分離。

當連接裝置20將兩塊卸載板30連接起來時,同一卸載板30的兩端分別設有連接座21和連接體22。本實施例中,連接座21設于第二卸載板32一端,連接體22設于第一卸載板31一端。在相鄰的卸載板30發(fā)生轉動時,連接座21和連接體22一個順時針轉動、一個逆時針轉動,從而連接裝置20斷開,即連接座21和連接體22斷開,兩塊卸載板30分離。

兩塊卸載板30分別通過連接裝置20的連接體22和連接座21連接,連接體22通過連接頭24與連接座21連接。連接裝置20在能保證兩塊卸載板30連接的同時,又能保證在卸載板30受力過大時,卸載板30可帶動連接體22和連接座21自動分離。

如圖4所示,承重框架10上設有卡勾14,卸載板30的兩端設有卡勾301和鉤扣302,在卸載板30與承重框架10連接時,承重框架10上的卡勾14與卸載板30上的鉤扣302卡接。在相鄰的卸載板30連接時,一個卸載板30的卡勾301與另一卸載板30的鉤扣302卡接。加設上述卡接結構使得卸載板30連接的穩(wěn)定性更強。

請一并參閱圖9,彈性件23為彈片或彈簧,連接裝置20還包括螺紋連接于連接體22上的調壓螺栓25,調壓螺栓25的徑向方向與彈性件23的形變方向相同。彈性件23一端與連接頭24接觸,另一端與調壓螺栓25接觸。

連接體22與連接座21的分離力的大小取決于連接頭24與連接座21的接合力,該接合力的大小又取決于彈性件23彈力的大小。加設調壓螺栓25,通過調壓螺栓25相對連接體22的旋進旋出來調節(jié)對彈性件23的預壓縮程度,以此來調節(jié)連接體22與連接座21初始接合力的大小,從而調節(jié)卸載板30的開啟壓力。

連接頭24兩端均從連接體22的兩端伸出,一端伸出的是觸頭241,另一端伸出的是拉桿242,拉桿242的伸出端呈折彎狀,便于拉拔。連接頭24的一端,即觸頭241與連接座21接合。連接頭24上固定連接有彈性卡爪26,彈性卡爪26連接在限位凸臺243上,彈性卡爪26具有彈性,受力發(fā)生形變。連接體22中設有卡槽222,連接頭24向連接體22中收縮,彈性卡爪26卡于卡槽222中以使連接體22和連接座21分離。

通過拉動拉桿242可同時拉動觸頭241,使觸頭241與連接座21分離,同時彈性卡爪26隨著拉桿242一同向上運動卡接在卡槽222中,從而保持觸頭241收縮于連接體22中的狀態(tài)。通過加設彈性卡爪26的結構使得連接體22和連接座21可通過拉動拉桿242分離,從而隨時解鎖卸載板30,使卸載板30發(fā)生轉動。

請一并參閱圖10,連接裝置20還包括解鎖按鈕27,解鎖按鈕27設于連接體22上,用于推動彈性卡爪26使彈性卡爪26與卡槽222分離。

將連接體22和連接座21分離后,彈性卡爪26始終卡接在卡槽222中,加設解鎖按鈕27推動彈性卡爪26,使彈性卡爪26與卡槽222分離,再次鎖定兩塊卸載板30的位置。

可以理解,連接裝置20除了單獨使用外,也可以根據需要在同一側緣間隔應用多個。

本卸載建筑通過在承重框架外表面鋪設卸載板形成,卸載板可相對承重框架轉動,兩塊卸載板之間通過連接裝置連接,在保持卸載板鋪于承重框架上的同時又能保證兩塊卸載板在受力過載時分離,卸載板相對承重框架轉動時,卸載建筑的受力面積減小,達到了卸荷的目的,從而有效的防止了卸載建筑因過載而造成的損壞。本卸載板相對轉軸兩側受力不均衡,使卸載板始終受到一個偏轉力,在受到的偏轉力足夠大時自動發(fā)生偏轉,減小受力面積,已達到卸荷的效果,有效的防止了因卸載板過載而造成的破壞,在卸載時具有優(yōu)良的抗震性。本發(fā)明的卸載建筑是一種能卸去載荷的卸載建筑。

在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體值應被解釋為僅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為限制,因此,示例性實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fā)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fā)明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