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透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關于一種光學透鏡,尤其是關于一種可應用于閃光燈裝置中的光學透鏡。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各種電子裝置均設計為輕薄外型而具有易于攜帶的特性,以便于使用者可隨時隨地藉由電子裝置進行移動商務或娛樂休閑等事務,其中影像擷取裝置近期已廣泛地應用于諸如智能型手機、平板電腦以及穿戴式裝置等等可攜式電子裝置上,影像擷取裝置已為其重要關鍵或基本配備。且影像擷取裝置具有體積小且方便攜帶的優(yōu)點,使用者可以于需要時隨時進行影像擷取工作且儲存拍攝而獲得的影像,又或者,可進一步地透過移動網(wǎng)絡上傳至互聯(lián)網(wǎng)之中,以進行數(shù)據(jù)的傳輸。其中自拍已蔚為風潮。
[0003]為了提升影像擷取裝置的拍攝質量,影像擷取裝置中常設置有閃光燈裝置,以與影像擷取裝置配合使用,其功能為于影像擷取裝置進行拍攝時可輸出光束,以提供補光效果而可彌補環(huán)境光線不足的情形,進而獲得較清晰的影像。
[0004]接下來說明閃光燈裝置的結構。請參閱圖1,其為現(xiàn)有閃光燈裝置的結構示意圖。閃光燈裝置1包括閃光透鏡(Flash Lens)12以及發(fā)光源11,發(fā)光源11可輸出光束L1,且閃光透鏡12上接近于發(fā)光源11的表面上具有導光結構121;其中,發(fā)光源11所提供的光束L1先經過閃光透鏡12后而向外輸出,且導光結構121可改變經過其中的光束L1的行進方向,以擴散向外輸出的光束L1,故可達到對環(huán)境補光的效果。
[0005]然而,因應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輕薄化,影像擷取裝置以及閃光燈裝置亦隨之輕薄化,其中,閃光燈裝置以及影像擷取裝置于可攜式電子裝置上往往相鄰并立,此外閃光燈光源往往單獨固定于主板上,故組裝閃光燈裝置時所造成的組裝公差對于閃光燈裝置的影響程度頗高,常為降低補光效果的主要原因。如圖1所示,發(fā)光源11往往與閃光透鏡12采分開設置的結構,閃光透鏡12雖有延伸翼或類似連接結構可以與中框等外部結構相嵌合或黏貼或熱熔,但與光源11常為分離,因為結構的輕薄化,故微小的組裝公差將造成巨大的影響而不再可以輕忽。
[0006]因此,閃光燈裝置的組裝定位不佳,為目前必須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可準確組裝定位的光學透鏡,其可提升閃光燈裝置的補光效果。
[0008]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光學透鏡,用以使一發(fā)散式光源所輸出的多個光束通過,該光學透鏡包括本體以及定位元件,該本體用以供該多個光束通過;該定位元件位于該本體與一電路板之間,用以固定該光學透鏡于該電路板上,以維持光學透鏡以及該發(fā)散式光源間的相對位置。
[0009]較佳地,該本體包括入光部、延伸部以及出光部,該入光部接近于該發(fā)散式光源,用以接收該多個光束,使該多個光束進入該光學透鏡內;該延伸部用以引導該多個光束于該光學透鏡內移動;該出光部用以供該多個光束通過。
[0010]較佳地,該入光部、該延伸部以及該出光部是一體成型的透鏡片。
[0011]較佳地,該入光部、該延伸部以及該出光部是分別獨立的透鏡片,該入光部、該延伸部以及該出光部被固定于該本體上而形成透鏡模塊。
[0012]較佳地,該延伸部聚集該多個光束于一光集中位置,且被聚集于該光集中位置的該多個光束轉變?yōu)榘l(fā)散;其中,該光集中位置位于該延伸部內且介于該延伸部與該出光部之間,或位于該本體之外且接近于該出光部。
[0013]較佳地,該定位元件是基座,該基座設置于該電路板上且環(huán)繞該發(fā)散式光源,以維持該光學透鏡以及該發(fā)散式光源間的相對位置;其中該發(fā)散式光源設置于該電路板上。
[0014]較佳地,該定位元件是定位柱,該定位柱伸出于該本體之外,用以與該電路板結合而固定該光學透鏡于該電路板上,且該定位柱位于該發(fā)散式光源的一側;其中該發(fā)散式光源設置于該電路板上。
[0015]較佳地,該定位柱是以結合方式設置于該本體上。
[0016]較佳地,該定位柱是以一體成型方式形成于該本體上。
[0017]本實用新型光學透鏡利用基座或定位柱等定位元件而固定其本體于電路板上,以簡化組裝過程,且可準確進行光學透鏡的組裝工作。因此本實用新型可縮小光學透鏡的組裝公差,以進一步提升閃光燈裝置的補光效果。
【附圖說明】
[0018]圖1:現(xiàn)有閃光燈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本實用新型光學透鏡與電路板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分解示意圖。
[0020]圖3:為本實用新型光學透鏡與電路板于第一較佳實施例結合的結構剖面示意圖。
[0021]圖4:為本實用新型光學透鏡與電路板于第一較佳實施例結合的剖面?zhèn)纫暿疽鈭D。
[0022]圖5:為本實用新型光學透鏡與電路板于第二較佳實施例結合的剖面?zhèn)纫暿疽鈭D。
[0023]圖6:為本實用新型光學透鏡與電路板于第三較佳實施例的結構分解示意圖。
[0024]圖7:為本實用新型光學透鏡與電路板于第三較佳實施例結合的結構剖面示意圖。
[0025]圖8:為本實用新型光學透鏡與電路板于第四較佳實施例的結構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6]鑒于現(xiàn)有技術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解決現(xiàn)有技術問題的光學透鏡。請同時參閱圖2以及圖3,圖2為本實用新型光學透鏡與電路板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分解示意圖,而圖3為本實用新型光學透鏡與電路板于第一較佳實施例結合的結構剖面示意圖。圖2以及圖3顯示出光學透鏡21、發(fā)散式光源22以及電路板23,且光學透鏡21伸入于閃光燈裝置(未顯示于圖中)的殼體20以被固定于殼體20上,而光學透鏡21部分顯露于殼體20的開孔201之外,其中光學透鏡21包括本體210以及定位元件24。發(fā)散式光源22設置于電路板23上,其可產生多個光束L。于本較佳實施例中,發(fā)散式光源22可選用發(fā)光二極管、有機發(fā)光二極管、紅外線光源、激光發(fā)光二極管或熱光源,而電路板23為印刷電路板(PCB)或軟性電路板(FPC)。
[0027]而定位元件24設置于電路板23上且位于本體210與電路板23之間而環(huán)繞發(fā)散式光源22,其功能為固定光學透鏡21于其上,于本較佳實施例中,定位元件24為基座。另外,定位元件24具有基座開孔241,其可供多個光束L通過基座開孔241而進入光學透鏡21。
[0028]請同時參閱圖2?圖4,圖4為本實用新型光學透鏡與電路板于第一較佳實施例結合的剖面?zhèn)纫暿疽鈭D。光學透鏡21被固定于定位元件24上,其功能為使發(fā)散式光源22所輸出的多個光束L通過。藉由定位元件24的設置,以維持該光學透鏡21以及發(fā)散式光源22之間的相對位置。光學透鏡21的本體210包括入光部211、延伸部212以及出光部213。入光部211設置于延伸部212的一端且接近于發(fā)散式光源22的位置,其功能為接收多個光束L,使多個光束L進入光學透鏡21內,其中,入光部211具有一菲涅耳表面(Fresnel surface)。延伸部212可引導多個光束L于光學透鏡21內移動,且聚集多個光束L于一光集中位置P,其中,光集中位置P位于延伸部212內且介于延伸部212與出光部213之間。而出光部213設置于延伸部212的另一端,其可供多個光束L通過而輸出多個光束L。
[0029]于本較佳實施例中,延伸部212接近于入光部211的形狀為圓盤狀,而延伸部212接近于出光部213的形狀則為圓柱狀,且入光部211、延伸部212以及出光部213為一體成型,亦即本體210為一體成型的透鏡片。需特別說明的是,當發(fā)散式光源22為發(fā)光二極管或有機發(fā)光二極管且處于閃光模式時,光學透鏡21作為閃光燈透鏡之用。而當發(fā)散式光源22是紅外線光源、激光發(fā)光二極管或熱光源時,光學透鏡21作為紅外鏡片、激光透鏡或熱透鏡之用。
[0030]因應光學透鏡21的結構,使得發(fā)散的多個光束L被聚集于光集中位置P,之后再以發(fā)散方式由出光部213輸出。藉由先聚集光束L后發(fā)散光束L的光傳導方式可使光束L確實通過小尺寸的開孔201,故可解決光難以輸出的問題。另一方面,光學透鏡21藉由定位元件24而可被固定于電路板23上,且定位元件24上具有基座開孔241,其有助于光學透鏡21的組裝,故可確實完成光學透鏡21的組裝公差,同時縮小光學透鏡21的組裝公差。
[0031]再者,本實用新型更提供一與上述做法不同的第二較佳實施例。請參閱圖5,其為本實用新型光學透鏡與電路板于第二較佳實施例結合的剖面?zhèn)纫暿疽鈭D。圖5顯示出光學透鏡31、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