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內嵌入口門扶手及其安裝方法,尤其適用于軌道車輛領域。
背景技術:
由于軌道機車車輛的入口門較高,入口門兩側裝有扶手桿,司乘人員出入車輛需要借助入口門扶手來保證上下車的安全。早期國內軌道機車車輛入口門扶手形式是突出于入口門,它是在入口門兩邊的側墻上分別固定上下兩個安裝座,然后將上下兩端呈彎曲狀的扶手固定在上下兩個安裝座上,這種結構雖然簡單,但是對扶手的成型加工要求較高,且在滿足機車車輛限界和UIC651標準即從扶手的一個下部末端到軌道上平面的距離不得超過1250mm,在扶手桿和車體側墻外壁必須有一個最小40mm的間隙的基礎上,縮小了軌道機車、車輛的有效寬度空間、同時增加了運行時的空氣阻力(特別是高速時)。
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對軌道機車車輛安全性和經(jīng)濟性以及舒適性的要求也隨之越來越高,近幾年又發(fā)明了一種嵌入式入口門扶手,如中國發(fā)明專利CN 200810020949.2公開了一種內燃機車司機室側門扶手裝置,該篇專利所公開的扶手裝置包括司機室側門兩側的墻板和兩扶手,兩扶手各具有上安裝座、下安裝座以及扶手桿。所述司機室側門兩側的墻板上各設有凹槽,所述兩扶手分別設置在兩凹槽內。所述扶手的上安裝座、下安裝座分別固定在凹槽的頂面和底面上,所述扶手的扶手桿為直桿,扶手桿兩端分別通過上連接桿、下連接桿與同槽中的上安裝座、下安裝座連接。該專利解決了突出式扶手成型加工要求高,容易受雨水腐蝕,使用壽面不長及不美觀的問題,但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扶手裝置結構復雜;二是整個扶手設置在司機室側墻的凹槽內,無法滿足UIC651標準中從扶手的一個下部末端到軌道上平面的距離不得超過1250mm這一要求;三是該專利中整個扶手裝置僅通過兩個螺釘且沿扶手桿方向即垂直于軌面安裝(一端只有一個螺釘)在司機室側墻凹槽內,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中國實用新型專利CN201220653503.5公開了一種地鐵車輛司機室側門扶手結構,其包括司機室側門、門框和扶手,所述扶手固定在所述側門外的兩側門框內側,所述扶手沿所述門框內側垂直的方向延伸,所述扶手整體不超出車體外輪廓。該實用新型的地鐵車輛司機室側門扶手結構具有結構簡單,占用空間小,安裝方便的特點,扶手的安裝位置靠近門鎖和腳蹬,方便人員開門,更符合人機工程學,扶手整體未超過車輛限界,保證美觀性和安全性。但該篇專利公開的整個扶手裝置由4個扶手桿組成,結構復雜,且僅適用于內藏式司機室側門,不適用于側門板和軌道機車車輛側墻板平齊的情況。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目前軌道機車車輛入口門扶手存在的不足,本發(fā)明旨在提供一種內嵌入口門扶手及其安裝方法,該扶手在滿足機車車輛限界基礎上盡量擴大軌道機車車輛的有效寬度空間,可以將扶手深入到底架邊梁上來滿足UIC651標準中的從扶手的一個下部末端到軌道上平面的距離不得超過1250mm這一要求,同時減少車輛運行時的空氣阻力并確保扶手的使用安全性。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內嵌入口門扶手,所述扶手包括上安裝座、下安裝座以及連接在上安裝座和下安裝座之間的扶手桿;其結構特點是,在入口門門框和底架邊梁的對應處開有豎向設置的凹槽,扶手設置在該凹槽內且不突出車體側墻外表面;所述上安裝座固定安裝在凹槽的頂端中間位置,所述下安裝座固定安裝在凹槽的底端中間位置。
由此,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性地在入口門門框和底架邊梁上開設凹槽,用于安裝扶手,滿足UIC651標準中的從扶手的一個下部末端到軌道上平面的距離不得超過1250mm這一要求;同時整個扶手設置在U型槽內,以便扶手不突出車體側墻外表面,確保在限界范圍內,軌道機車車輛的有效寬度能盡量大,并減少車輛運行時的空氣阻力。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還可以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優(yōu)化,以下為優(yōu)化后形成的技術方案:
優(yōu)選地,所述凹槽內設有圓弧造型板,該圓弧造型板具有左右翻邊,該左右翻邊搭接在入口門門框的外板和底架邊梁的外板的沉臺上,且左右翻邊分別與側墻蒙皮與入口門門框的外板的沉臺邊和底架邊梁的外板的沉臺邊對接相連。由此,圓弧造型板外側裝設有所述扶手。優(yōu)選扶手桿與圓弧造型板的弧槽底部之間的距離大于40mm。
所述圓弧造型板的上下兩端的中間位置開有矩形缺口,該矩形缺口用于卡在上安裝座和下安裝座上;優(yōu)選通過焊接形式將圓弧造型板連接到門框板、側墻蒙皮、底架邊梁、上安裝座和下安裝座上。由此,所述圓弧造型板兩側設有左右翻邊,門框外板和底架邊梁外板在U型槽兩側位置處設有沉臺,圓弧造型板的左右翻邊搭接在門框外板和底架邊梁外板的沉臺上,左右翻邊分別與側墻蒙皮與門框外板的沉臺邊與底架邊梁外板的沉臺邊對接,圓弧造型板、側墻蒙皮、門框外板、底架邊梁之間的連接焊縫在一個平面內,能進一步的減少車輛運行的空氣阻力;圓弧造型板的上下兩端中間位置開有矩形缺口,卡在上、下安裝座的周邊,通過焊接形式連接到上、下安裝座上。
所述圓弧造型板分別與入口門門框的外板、側墻蒙皮、底架邊梁的外板之間焊接相連,且各連接焊縫位于一個平面內。
所述扶手桿包括中空直管和上下兩個扶手桿安裝座;兩個扶手桿安裝座分別可拆卸地固定安裝在所述上安裝座和下安裝座上。
所述扶手桿安裝座上開有豎直方向的腰形臺階孔,該腰形臺階孔用于安裝和調節(jié)扶手桿的中空直管,所述扶手桿安裝座上可拆卸地固定有安裝蓋板。由此,所述扶手桿的中空直管和上、下各一個扶手桿安裝座通過焊接形式連接起來,扶手桿長度小于U型槽的高度,上下各留有一定的間隙,扶手桿通過上下各兩個螺釘沿垂直于側墻面方向與上、下安裝座連接,以確保扶手的使用安全性。優(yōu)選所述扶手桿安裝座在豎直方向開有兩個腰形臺階孔和兩個螺紋孔,腰形臺階孔留有足夠的調節(jié)余量,可供安裝扶手桿時上下調節(jié),以消除制造誤差,確保扶手桿能夠安裝在上、下安裝座上。
所述安裝蓋板的橫截面呈弧形,該安裝蓋板與中空直管組合成同一外徑的直桿;優(yōu)選所述安裝蓋板遮擋所述扶手桿安裝座的腰形臺階孔。換句話說,所述安裝蓋板截面為拱形,安裝蓋板和扶手桿組合成同一外徑的直桿,優(yōu)選在安裝蓋板上開有豎直方向的兩個沉頭孔,通過內六角沉頭螺釘安裝到扶手桿安裝座上,并遮擋扶手桿兩端的腰形臺階孔。
所述上安裝座和下安裝座分別設置在凹槽兩端頭的中間位置,且上安裝座緊鄰凹槽的底部和凹槽的上端頭焊接, 下安裝座緊鄰凹槽的底部和凹槽的下端頭焊接。
所述上安裝座和下安裝座上分別開有多個橫向設置的螺紋孔。
所述凹槽為U型槽。
基于同一個發(fā)明構思,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所述的內嵌入口門扶手的安裝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
a、將上安裝座固定在所述凹槽內的上端位置,將下安裝座固定在所述凹槽內的下端位置;
b、將圓弧造型板與門框外板、底架邊梁外板、側墻蒙皮、上安裝座、下安裝座焊接相連;
c、將扶手桿通過相應的扶手桿安裝座固定在上安裝座和下安裝座上,優(yōu)選通過開設在扶手桿安裝座上的腰形孔來調節(jié)扶手桿和上安裝座、下安裝座之間的相對位置;
d、將安裝蓋板固定在相應的扶手桿安裝座上。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具有結構簡單、容易實現(xiàn)、擴大軌道機車車輛有效寬度空間、滿足UIC651標準、減少機車車輛運行時的空氣阻力并確保扶手的使用安全性的特點。
相對于CN 200810020949.2而言,本申請具有如下不同點:
1)扶手連接結構與本發(fā)明完全不同;
2)發(fā)明目的不同,該專利解決的是突出司機室側門的扶手成型加工要求高,容易受雨水腐蝕,使用壽命不長的問題;而本發(fā)明解決的是入口門扶手擠占軌道機車車輛限界的問題;
3)CN 200810020949.2中整個扶手設置在司機室側墻的凹槽內,無法滿足UIC651標準中從扶手的一個下部末端到軌道上平面的距離不得超過1250mm這一要求;而本發(fā)明中扶手深入到底架邊梁上來解決這一問題;
4)CN 200810020949.2公開的扶手僅通過兩個螺釘(一端只有一個螺釘)安裝,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本發(fā)明公開的扶手通過焊接和螺釘兩種方式安裝,結構簡單、安全可靠;
5)CN 200810020949.2中扶手裝置沿扶手桿方向即垂直于軌面安裝,本發(fā)明所公開的扶手垂直于側墻面安裝。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結構原理圖;
圖2是本發(fā)明所述扶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的A-A剖視圖;
圖4是圖2的B-B剖視圖;
圖5是圖3中I處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為敘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現(xiàn)“上”、“下”、“左”、“右”字樣,僅表示與附圖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對結構起限定作用。
一種內嵌入口門扶手,如圖1、圖2所示,包括入口門門框6、與門框6相對位置處的底架邊梁8、側墻蒙皮7、圓弧造型板1、上安裝座2、下安裝座3、扶手桿4和安裝蓋板5。所述入口門門框和底架邊梁的扶手安裝處設有U型凹槽71,整個扶手設置在U型凹槽內,且不突出車體側墻外表面。
首先安裝上安裝座2和下安裝座3,所述上安裝座2和下安裝座3設置在U型凹槽71兩端頭的中間位置,并緊鄰凹槽71的底部和上下兩端頭焊接,上安裝座2和下安裝座3上分別開有兩個豎直方向的螺紋孔。
再安裝圓弧造型板1,所述圓弧造型板1設置在U型凹槽71內,圓弧造型板1的設有左右翻邊,并搭接在門框外板和底架邊梁外板的沉臺上,左右翻邊分別與側墻蒙皮與門框外板的沉臺邊與底架邊梁外板的沉臺邊對接,圓弧造型板1、門框外板61、側墻蒙皮7、底架邊梁8之間的連接焊縫在一個平面內。
所述圓弧造型板1上下兩端的中間位置開有矩形缺口,卡在上安裝座2和下安裝座3上,并通過焊接形式連接到門框板、側墻蒙皮、底架邊梁、上安裝座2和下安裝座3上。
再裝扶手桿4,所述扶手桿4由兩個扶手桿安裝座41和中空直管42組成,并組焊在一起,扶手桿4長度小于U型凹槽71的高度,上下各留有5mm間隙,扶手桿通過上下各兩個螺釘43沿垂直于側墻面方向安裝在上安裝座2和下安裝座3上。
所述扶手桿安裝座41上開有兩個豎直方向的腰形臺階孔和兩個螺紋孔,腰形臺階孔用來安裝扶手桿4,螺紋孔用來安裝所述安裝蓋板5,若上安裝座2的安裝孔和下安裝座3的安裝孔之間距離與扶手桿4安裝孔之間距離有誤差,可通過扶手桿安裝座41上的腰形臺階孔進行調節(jié)。
最后裝安裝蓋板5,所述安裝蓋板5截面為拱形,同扶手桿4組合成同一外徑的直桿,安裝蓋板5上開有豎直方向的兩個沉頭孔,通過螺釘44安裝到扶手桿安裝座41上,可遮擋扶手桿安裝座41的腰形臺階孔。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在滿足軌道機車車輛限界和滿足UIC651標準的基礎上擴大了機車車輛的有效寬度空間,結構簡單,容易實現(xiàn);減少機車車輛運行時的空氣阻力并確保了扶手的使用安全性。
上述實施例闡明的內容應當理解為這些實施例僅用于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在閱讀了本發(fā)明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對本發(fā)明的各種等價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